我的无龄感生活
■张秀玲
人到知命之年,实为尴尬,年轻的尾巴抓不住,老年的门槛已经横在前面。
大多时候,跟闺蜜一起喝茶聊天或者出游。这时候,大家基本是空档期,工作上无须拼搏,家庭尘埃落定,比较轻松。大家似乎尽力挽回曾经逝去的青春,某人振臂一呼,闺蜜或同学响应云集。这个年纪不玩一把,还待何时。
每个年纪各有千秋。我们这个年纪,做事活跃但被规矩掣肘,只是久而久之,难免有些暮气沉沉。
有一天,突然发现,冲出重围,竟别有洞天。
我的办公室类似写字楼,整个高二段50多号人都在一起,有很多小清新教师,课余对话就有了多种新鲜交集。譬如美食、衣着、娱乐消遣。有时想去看电影,但不知选择哪部,这个时候,跟她们交流,她们就会帮你推荐,而且说出诸多理由,那时你就听取了诸多新鲜潮语。这些年轻教师无所不知,眼下许多新事物得心应手,于是在她们引荐下,出游方面下载了“翻译官”和“去那儿网”等软件,为出游带来诸多便利。美食方面也根据他们的推荐,品赏了流行的饮品,多了舌尖上的美好。工作方面,也掌握了更便捷的软件。有次去省城改卷,跟年轻老师同住一周,那个时候我才得知还有一个下载课件但丰富实惠的渠道。
自己的孩子正读大学,这时段是我的黄金时间。我父母正古稀之年,而我家特殊,姐妹众多,现在大家庭还有好几位未上学的小朋友。有空,时常往娘家跑。于是,我的空余时间跟老人和孩子相处较多。
这个时候,在父母身上读到很多变化。曾经纠结家庭琐事而且时常吵架的他们,现在不怎么爱吵架了,除了日常生活,一派悠闲。以前父母俩似乎为各自的亲戚乃至下代牵肠挂肚,现在似乎事不关己无关紧要了。
现在他们倒很在意子女的嘘寒问暖,只要我们一来,喜形于色,把家里好吃的都拿出来。不管我们送什么礼品,包括保健品或者服装,他们口是心非,嘴上说不用浪费,实际上心里欢喜着,等我们一走,就奔走相告于邻居。他们越来越喜欢唠嗑,得空,就跟我拉家常,甚至是村里闲事。其实,他们关心的不是事,而是找个机会说说话。或许,老了怕寂寞,所以更在乎自己在别人心中位置。
跟他们一起,免不了谈些家庭琐事,他们就会劝导我们,不要执着一些身外之物,凡事学会忍耐。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们自己多年熬的心灵鸡汤是最补的。
跟小孩子一起,又是一番景象,那就是累且快乐着。跟他们一起,你的号令基本失效,但只要你跟他们一起,就有无限快乐。有时就是简单的两张凳子,他们也会玩得不亦乐乎;一个院子,让他们任意追跑,也快乐无比。他们很容易满足,一个鼓励,就轻易受你使唤。有时周末我把他们带回家,支使他们帮我擦地板。你不要小瞧他们,几个孩子一起,竞争就不自觉开始了,各个擦得很卖力。他们做事总不按常理出牌,譬如一条路,明明是笔直的水泥路,如果边上有条沟渠,或者小坡,他们就会舍弃水泥路,挑战不寻常路。他们说话,妙语连珠,一开口,偶尔会冒出天才诗句。譬如天热,墙上潮湿,他们会说,墙壁流汗了。有时说话一针见血。有一次,带他们去牛肉店买牛肉,店铺牛杂碎很多,小孩子一一询问名称,有些我确实叫不出名称,他竟然说,你是大人了,怎么不认识了。是呀,年龄大,本该见识多。
做个小孩子,多快乐。即使他们哭,也是瞬间即逝。我们出走半生,愿我们归来仍是少年,这是多好的梦想。
人啊,每个阶段犹如一年四季,都有各自风采。跟年轻人学到的是时尚新潮,跟老年人濡染的是简单淡泊,跟小孩子体会到的是纯真快乐,而跟中年同伴潜移的是隐忍适可。或许有了跟不同人的诸多交集,我的无龄感生活并不黯淡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