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溪,且留下

    西溪,且留下

    ■胡晓霞

    “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

    ——刘息壤

    十月一个下午,我们一家从杭州市区自驾车前往西溪湿地·洪园赏秋。

    都说西溪之胜,独在于水。因而我们到了洪园就直奔摇橹船码头。

    蓝天白云下,电瓶车穿梭于景区,两旁叠翠流金的树木与波光粼粼的水面快速后退。清风拂面,空气中弥漫着清甜凉润的水草气息与丝丝缕缕的桂花幽香。青山绿水间,毫无尘世的喧哗。

    车抵码头。

    伴随欸乃摇橹声,流淌了千年的西溪水承载着小船儿缓缓进入水道,一派古朴自然的画卷徐徐展开。

    河流弯弯似一条长长的绿绸带,河水黛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清,清得能看到河底青褐色石头和已经发黑了的树叶。幢幢小楼临水而建,倒影如画。金灿灿的芦苇在秋风中轻轻摇曳,红彤彤的柿子高高挂在枝头,柳枝弯腰垂入水面,似恭迎我们一家。更有樟树,桑树,修竹……深浅浓淡的绿意从两岸扑来;凤眼莲,青萍,残荷……让人目不暇接;白鹭,野鸭,水鸟……不时凫泛水面。

    这里水道密集,桥,无处不在。

    除了方便游客行走,小桥还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个很好的观景视角——你在桥上看风景,桥下的游人却在看你。钻过一个又一个形状各异的桥洞,船儿在橹声中梦幻般摇摇晃晃,水悠悠流向船后,像船夫用一只斗笔在水面上划去,留下道道优美波纹,波纹渐渐向两岸漫去,很快消失,一河碧水又恢复了平静。如果说西溪是幅画卷,流水便是浓墨,船橹便是秋毫。

    船夫是个极温和的中年男子,蓝衫白裤,模样清爽,皮肤有些红,应该是长期日晒所致。他娴熟摇橹,船身随着他毫不费力似的动作左右摇摆,他和他手中的木橹也成了重要一景。他说自己是本地农民,从小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杭州市政府为统一规划西溪景区,以优惠政策补偿把他们迁居安置到景区对面的舒适小区……娓娓而谈中,透出一份满足与自豪,这也使他更显精神。

    我们坐在船里,品着怡人绿茶,近看青瓦拱桥,细听船夫絮叨,呼吸水乡芬芳,除了鸟鸣、橹声、水声与我们的交谈声,周遭一片静谧洁净,让我们真切感受久违了的宁静、惬意与祥和,进而有了岁月静好、世事安稳的感动……

    渔舟向晚,斜挂在树梢上的夕阳,慵懒地晕出一圈圈渐变光圈。秋风拂过,打碎了光洁的水面,两岸树与芦苇影子,便碎在一圈圈涟漪中,清幽而闪亮。我抬头仰望天际,只见河面上空一群飞鸟正飞往晚霞方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并不专属于滕王阁,晚霞中的西溪湿地,亦展示着同等景象,不禁惊叹大自然的深情眷顾。

    “一曲溪流一曲烟”,若道美丽的西湖是杭城一滴晶莹泪珠,西溪湿地则更像是一颗落在杭州的翠绿宝石。郁达夫曾在《西溪的晴雨》中将两者做过比较:西湖“太齐整,太小巧,不够味儿”,而西溪充满了“野趣”。遥想当年宋高宗正值深秋芦花似雪时节行经西溪,见此地风水极佳,本欲筑行宫于此,但苦于财力不济,无奈深叹一句“西溪且留下!”于是,杭州城西千年古镇留下街道由此得名。

    “虽无弱水三千里,不是仙人不到来。”

    未经雕琢的西溪如同一个童话世界,让我们未曾离开就想着再次来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在现场
   第00003版:五水共治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云江潮
   第00007版:金周刊
   第00008版:金周刊
男女“联欢”过春节
西溪,且留下
卖玉兰花的老妪
致我们逝去的岁月
卡片里的似水流年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6 西溪,且留下 2017-11-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