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5版:榕树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珍贵的琦君签名书

    珍贵的琦君签名书

    ■郑育友

    2017年是温籍著名台湾女作家琦君百年诞辰。

    时间虽然过得飞快,但16年前那场令人终生难忘的“琦君与读者见面会”,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那是2001年10月27日上午,我怀着对琦君无比崇敬的心情赶到温州市图书馆,有幸参加了“温籍台湾女作家琦君与读者见面会”。

    9时30分,人们翘首以待的琦君女士终于坐着轮椅来了。会场内立即响起了:“潘奶奶好!”、“琦君阿姨好!”、“潘女士好!”等读者诚挚的问候声。

    琦君女士坐定后,激动地说:“谢谢乡亲与读者的好意! 57年了,我终于等来了梦和真实的相遇——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家乡。今天,能和乡亲见面,这是我三生有幸吧!”随后,她谦虚地说:“今天,我不是来向大家作什么创作经验之谈,而是来和大家交谈写作体会,是来听听家乡的读者对我拙作的评论与意见。”

    潘女士这么说,会场顿时变得轻松活跃。见面会,也就以一问一答开展了。

    一位年轻的女读者站起来抢先问道:“潘奶奶,我拜读过您许多散文作品。为什么内容都离不开家乡的人与事呢?”琦君答道:“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接着,又一位年轻的女读者站起来问:“潘老师,您的作品中‘海天连在一起,山水连成一片,那一天还会远吗?’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琦君笑笑,说:“那是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意思嘛!”一位年逾古稀的读者问道:“琦君女士,我们这些老读者,70余岁的人可以在你作品中读到乡愁。请问,现在你已回到故乡,那一缕乡愁排遣了吗?”琦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高兴地说:“我多年魂梦的乡愁,现已被故乡那株玉兰花枝头的清风悄悄吹散了!”

    一位退休的语文教师,他彬彬有礼地站起来请教:“潘老师,你和‘五四’时期的冰心女士相似,作品多半是写童年回忆,同时你也出版了《琦君寄小读者》专著。请问,写童年方面的题材对你在文学创作道路上有何影响?”琦君微微一笑,自豪地说:“回忆童年,不但使我忘忧、忘老,也使我成全了在文学上取得一定的成就。”的确,有文学评论家说,琦君堪称以真善美的视角写童年故事的圣手,在她笔下,童年不是一般意义上人类个体生存史上的童蒙期,而是蓦然回首,不复存在的心灵伊甸园。

    一位幼儿教师站起问琦君女士:“潘老师,我是幼儿教师,我对你作品中的写小狗、小猫片段特别喜欢读。请问,你写这些小动物的原意是什么?”琦君语重心长地回答道:“人不免有不快乐寂寞的时候。此时,小狗小猫是你最好的伴侣,你不用跟它说一句话,彼此黙黙相对,它忠实的眼神望着你,就能为你分担忧愁哩!”

    当一位中年男读者问及她回去后能否再写以故乡为题材的作品时,她笑笑说:“这次回故乡我心情很激动,如果身体许可,我还要写一篇《我心中的故乡》。”

    会后,读者们捧着琦君的名著,排起长长的队伍,个个翘首等待琦君女士为自己签名留念。此刻, 我看到坐在轮椅上85岁高龄的琦君变得年轻了,大概是这次梦与真实相遇的缘故吧!

    当时,我也挤在队伍中,当我将《桔子红了》一书递到琦君面前书案上时,她便工工整整地签下了大名——“琦君”。此刻, 我心情十分激动,对此书像珠宝一样紧紧地捧在怀里。而今,这本心爱的签名书还一直珍藏在我的书架上。

    2006年6月7日,这位台湾闪亮的文学恒星——九十高龄的琦君叶落台湾。她仙逝前夕,仍喃喃自语: “我要回温州故乡!”这真是 “灯花虽落,梦痕犹存”。

    在她一百周年诞辰之际, 故乡人民仍深深地怀念着这位“文耀两岸的百年琦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今日塘下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榕树谭
   第00006版:家周刊
   第00007版:家周刊
   第00008版:家周刊
珍贵的琦君签名书
感念女儿的再生父母
瑞安日报 榕树谭 00005 珍贵的琦君签名书 2018-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