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谜语的
往事

    与谜语的

    往事

    我曾画过一幅漫画,题了“人生如棋”。某日,与内子聊天竟聊起小时候猜谜的往事,忽然想起“人生如谜”。其实,人生在某些时候,真如谜,须去猜,其实很累人。我总想,出谜与猜谜,是需要一些智慧和技巧。如对弈,需要心计与方略。其两者也有殊途同归之理,久习之,不免养成个人的城府。故而于谜、于棋,我总是敬而畏之,想到人须活得简单、纯粹、朴实,何必于其中耽搁了快乐呢。话虽如此一说,可想起昔日猜谜的一些事,还是有点意思也。

    会不会猜谜,可能与天赋有关,我从小就不肯于猜谜动脑筋,自然是难以猜准谜底的。最初让我猜谜的是育林哥,他说的是“做谜猜,做谜猜,戒刀剖不开”。我苦思一番还是摇摇头。育林哥就说“是水嘛”。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原来水是剖不开的。又想,那么刀也不是什么都能剖开的,虽然我看阿姆天天用菜刀切菜剖鱼。明白这个道理,那年我5岁。

    明月夜,夏风吹。在第四巷家中,我坐在大伯父的膝头。大伯父用双臂搂着我,用纯正的山东话说了一个谜:“起起桥,起起桥,站着不高,坐着高。”我自然又是猜不出。大伯父露出憨厚的笑容:“是小狗嘛。”我从小就怕狗,见了远远地躲在大人身后。当我听大伯父讲了谜底后,开始注意路上走的狗,还真是如此,站着不高,坐着高。于是,我学会了观察。

    上小学后的某年寒假,母亲带哥哥和我到黄岩外婆家探亲。外婆家有许多花纸,我就拿来玩。这些花纸除了印有水浒好汉外,还有一些是猜谜语的,正面是图画,背面是谜语。记得有一张印着一个挑水的人,背面有四行字:“一条竹桥两头钩,桥下有水水不流,行人只在桥下走,说话却在桥上头。打一动作。”那时候,我已经能在纸上涂涂画画出一些穿铠甲的古代将军士兵了,就特别喜爱这花纸正面印的挑水人儿,于是也牢记了这则谜语。

    有一年物资局团委举办联欢晚会,其中一个有奖节目是猜姓名谜。我们却苦于弄不出谜语。一位叫黄丽玲的团员说她父亲能写谜语,便带我们去拜访她的父亲黄炳善先生,请他给我们的活动写一些谜语。他听了我们来意后,当即就根据团委几位同志的姓名写了五六条谜语。他给我写的谜面是“唐室后裔在昆阳”。听了他的解释后,我觉得这谜语与我的姓名很贴切。晚会上,一位团员猜出了谜底,他得了一个奖品,很高兴;我有了一个谜语,也很快乐。

    一天,内子说了一则谜让我猜:“头戴白盔薛仁贵,身着红袍李世民,黑脸弯弯尉敬德,军师就是徐茂公。”我作深思状,惹来内子的讪笑,见我久不得谜底,又补了一句:“这是你经常写的。”但我还是有些不确定地询问:“是不是与写字有关?”内子见我故作一脸乞怜状,犹如胜者般大笑道:“是春联。”我恍然大悟。于是就让她多讲几遍,让我记住,以后为人写春联时,可作怡人之谈资。

    虽然我因不善猜谜而不去猜谜,但对杂志上刊登的一些谜语故事,还是饶有兴致读一读,只是我不会费尽心思由谜面去猜谜底,直接去找另页上印着的谜底。了解了古人出谜故事,又知道了谜底,轻松消遣中得一乐,这便是我,一个无城府之人的谜缘。据说苏东坡曾写过字谜送与某人,谜面是“自西走到东边停,娥眉月上挂三星,三人间骑无角牛,口上三划一点清。”某人见谜后,便来赴东坡居士之宴,原来谜底是“一心奉请”。此谜非难,却也说明了苏东坡的磊落胸襟,虽然他请人的方法充满文人雅趣,却也不故作深奥。猜这类谜,无须劳费心智,却能获得一种美的陶怡。什么美?是那“自西走到东边停”中潇洒一划的书法意思。因为毛笔一划,留痕黑白分明,无须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要闻
   第00003版:今日塘下
   第00004版:今日莘塍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云江潮
   第00007版:家周刊
   第00008版:家周刊
与谜语的
往事
元宵节,春天里的期待
元宵花灯夜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6 与谜语的
往事
2018-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