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高参入驻瑞医
我市首个沃森人工智能联合诊疗中心成立
本报讯(记者 陈成成 通讯员 张心悦)近日,市人民医院与百洋智能科技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引入人工智能IBM沃森肿瘤专家认知计算系统,成立沃森人工智能联合诊疗中心。据了解,市人民医院也是我市首家引进这一智能系统的医院,目前该系统已经进入试用阶段。
“人工智能”系统
可有效提升医生诊疗水平和效率
据介绍,沃森肿瘤会诊系统(以下简称“沃森”)是IBM研发的认知计算系统,应用于肿瘤医学领域并辅助肿瘤治疗,是以实证为基础提供医生治疗方案建议的超级人工智能,能帮助分析患者病情,并根据全球权威的肿瘤临床数据,为患者提供精准、规范、个性化的诊疗建议,避免过度治疗与错误治疗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沃森’理论上是代表了先进的诊疗方案,输入患者情况后它会自动给出一个合理、优化的诊疗建议。”据市人民医院肿瘤放化疗科主任郑维锷介绍,沃森有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的功能,记忆储存量非常大,阅读能力非常强,可以从重要专业杂志中提取有价值的数据和资讯进行整合,有效提升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效率。
今年1月,智能诊疗平台--沃森肿瘤联合会诊中心落户市人民医院,融合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决策系统和多学科联合会诊平台作为关键的实现路径,能为肿瘤临床医生提供高水平的复杂疑难肿瘤诊疗方案,提升复杂疑难肿瘤的诊疗水平,优化诊疗效率。
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在经过前期培训之后,对“沃森”系统进行了测试;同时,专家组也对这些病例进行讨论、制定了治疗方案。专家认为,将专家组制定的治疗方案与“沃森”系统建议的方案,进行比对证实,“沃森”系统能够为肿瘤专家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有益补充,成为医疗专家的得力工具和助手。
“人工智能”不能代替医生
但可加速医疗均质化
“人工智能就是为治疗找路,让我们一查就知道这个病应该怎么治疗,但具体的治疗还是要看医生,因为每位患者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郑维锷认为,人工智能辅助治疗决策是很大的进步,因为循证医学、大数据等以前在医疗实践中也都有所应用,现在通过IT技术整合出一个智能平台,比医生自己用计算机查询更快捷,而且公众也能用上,让患者对治疗方案“心中有数”。
专家表示,“人工智能”不能代替医生,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不一样,在细节处理上会有不同,但是智能系统的应用有助于加速医疗均质化的发展,让患者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能得到同样质量的医疗服务。新技术带来的医疗革命,也是医改在追求的目标。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400万新发的肿瘤患者,对于医生来说,实现精准的诊断不仅需要了解先进的最佳治疗方案实践,不断对庞大且复杂的肿瘤研究资料进行深度的研究和分析,最大的挑战就是每天递增的海量数据。今后借助“沃森”,可以进一步推动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中心也就是肿瘤MDT的门诊工作。在该模式下,“沃森”可以与医院内科和外科系统以及病理科、影像科等相关学科的专家,一同为患者“量身打造”个体化诊疗方案。对于复杂病例,专家们还将进行集中讨论,综合患者身体状态、肿瘤部位以及疾病进展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更好地为疑难危重肿瘤患者服务。
相关链接
“沃森”是IBM开发的认知计算系统,具有理解、推理分析、学习与互动能力,可以获得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含量数据内容,并基于各种变量证据链,动态更新假设,在整个知识体系内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提供决策。
“沃森”从2011年开始在美国顶级癌症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肿瘤中心接受4年严格培训(MSKCC),学习了MSKCC大量肿瘤病例以及超过290种医学专业期刊、200本以上的教科书和超过1500万页的资料和临床指南以及超过4000万个研究文件,而且目前还在每月学习最新指南、研究和数据。基于美国癌症治疗指南和MSKCC在美国多年癌症临床治疗实践经验,给出相应的有证据支持的、领先的、同时是个性化的肿瘤治疗建议和方案,目前“沃森”给出的治疗方案和MSKCC专家给出的方案有90%以上的符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