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云江潮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师魂是一道隽永的风景

    师魂是一道隽永的风景

    ■陈思义

    王仕俊约我一起写林川镇对坑村村歌,我不假思索答应了。

    两条溪坑,入村合流,谓之对坑。坑,两山间小山峡,说的是地貌,有如黄土高原的塬、梁、峁、沟,长江三角洲的浦、浜、泾、荡,丘陵地区的墩、坑、坪、垅。对坑有山有岭,岭高峻,有谚“对坑三条岭,条条通天顶”,叮咚咚流的溪坑边,造个水碓,砍下毛竹一摞摞,放进水塘腌制,水碓将其捣碎,最终做成纸——蔡伦也这样做的。对坑工匠精于制作水碓,有人说了,对坑莫非叫“碓坑”?

    我与对坑怎么结缘?抽出历史记忆的线头,一段不长的往事会清晰记得。20年前,对坑小学校长王步宙病逝在岗位上,好老师,好党员,好人啊。闻风而动是记者,当时瑞安日报两位记者赶往对坑采访,弯弯山道上坐的是农用三轮卡,一个通宵之后,采写的《群山肃立敬师魂》第三天见报了。人们含泪读报,无不动容。王步宙安贫乐教,至蜡烛燃尽。虚岁五十三,仓促走了。一位老同学对天长啸:人人都说“好人一生平安”,你是百分之百的好人呀,怎么会不平安呢?

    面对这支红烛,一股悲壮袭心头,春蚕的精神,平凡的价值,可贵的人生追求,英雄本色,大山的脊梁——这些报纸评论的标题像一串主题词,指示社会舆论的走向。

    采写的记者感喟:一篇报道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王步宙成为全市干群学习的榜样,这些都是当初采写时,所无法想象,也未预料的。中共瑞安市委发文向王步宙学习,报社、电视台、电台组成10人联合采访组进山,我匆匆作了动员,记者全都卷进狂奔的宣传报道里。一个10人演讲团巡回演讲,听着听着,多少人无语凝噎,女同志没有不哭的,忍不住的那种流泪。泪是热烫的,从心流出。散场后打扫会场的老伯对我说,满地是擦泪的纸。老伯在向我表达一种敬意与意料之外。

    我们从此记住了对坑,因为王步宙。

    20年后的一天,我们如约去对坑采风,为文化礼堂创作村歌。去对坑的水泥路面加宽了,王仕俊慢慢打着方向盘,熟门熟路地盘旋向上,就像他在钢琴上弹一曲。不时有车子交会,各走各的半边道,没有中心线也没按喇叭。见绿水青山,抱着一个村子,空气好。邻近五个村子似兄似弟挨得很近,远竹林,近梯田,单季晚稻正抽穗扬花,红田鱼在稻丛中游动。想象着晚粳米煮出的大镬柴爿饭,那种香。与我老家茗岙一样,弄了梯田摄影点,插个指示牌,站在点上取景。我也胸前挂了个相机,村民问起,我说是瑞安报的。说起王步宙,青年一脸茫然,老年人说知道知道。

    有了公路,古道好久没人走了,我的判断来自路面的石头,石头缝隙间小金钱草一片茂盛,匍匐状的小草没人践踏才往上长。路边伸过来的狗尾巴草弯垂着花穗,也无人理睬。弯弯山道是触景生情处,王步宙的质朴、宽容,不计较条件,一种矢志不渝的姿态,与这里的环境相吻合。

    弯弯的山道上,曾留下王步宙去动生(动员辍学学生复学)的足迹,两三天跑下来,半年的工资都垫付了学生的学费。可他自己呢,一件中山装穿了十多年,一生没有穿过一双皮鞋,就连磨穿了底的拖鞋也舍不得扔掉。一直到逝世,王步宙为学生垫付的学费还有4000多元,这对于每月793元工资的他,上有八旬老母,下有两个未成家的子女,是一笔巨款啊!

    开学前,弯弯的山道上,王步宙用一根扁担把教科书挑到学校,“能省则省”成了他的口头禅。一次他出差回来,车子还没出市区就坏了,一直修不好,车上的乘客都去住了旅馆,他却在车上睡了一宿。

    弯弯的山道上,他三脚并着两步走,去帮助家境困难的人播种收割,年复一年地轮回。一年四季给五保户担水、种地、砍柴、送菜,直至老人96岁高龄去世。

    除夕,弯弯的山道上,王步宙一个村一个村收取建校舍的集资费,一直跑到大年初一凌晨2时多,才拖着一身劳累回到家中,把钱交给在他家等了一天过了除夕的工匠。新校舍终于造好了,这个山村最大的公共建筑是孩子们飞翔的起点。

    那天王步宙在乡三小听完课,和同事乘农用小三卡回家。小三卡在同事家门口停住后,王步宙坚持不再坐车,为节省10元办公费,步行近一个小时才到家,这时弯弯的山道上已铺满银色的月光。而死神的脚步已逼近王步宙,脑溢血突发,他又一次昏迷过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文化礼堂里已建了一个师德馆。

    我把师德馆比作一粒种子,社会的关注给了它春风雨露。发芽了,期待秋来结果。教育界人士设想,这是绿水青山中的师德教育基地,师魂是一道隽永的风景。

    农历小年,下着细雨,风也冷丝丝,我第三次去对坑,参加对坑村文化礼堂“2018我们的村晚”。师德馆展出了当年介绍王步宙事迹的报道《群山肃立敬师魂》《蜡烛成灰泪始干》《爱岗敬业乐奉献》,我不知读过多少次的三篇报道,那天忍不住又略略地看了一次,像是必须走的做事程序,像是必须有的庄严仪式,那是我曾为《瑞安日报》总编的难释情怀。

    师德馆里有从报纸上扫描下来的王步宙照片,黑白的,很模糊。我问:怎么不弄一张好的照片?回答是:一直找不到他的照片,家里也没有。

    他教书时的遗物呢?那个缺了一角的粉笔盒,装了满满一盒粉笔头就是挑不出一支稍长的粉笔的粉笔盒呢?那漆着红漆的教鞭呢?那放钉子、锤子的木箱呢?那修理椅子桌子的铁锯呢?那些教科书和备课本呢?他是校长可是一周也上24节课,放学了还到教室里辅导学生作业,久而久之成习惯了。他常和新教师一起探讨教案,宛如一只领头羊。他辅导民办教师去考中师文凭,文凭是转为公办教师的必要条件。学博为师,德高为范,你叫人们怎不怀念?

    我看到了捣年糕、做豆腐,这是文化礼堂民俗活动的自选动作,一片喜气洋洋。有书法家写春联,大红色的好句子彼此交流心意。有把健康带回家活动,一种靠近服务的方式。也趁着村里人多气氛好,镇里把一沓年末的事都料理了。推向高潮是市民歌舞团的文艺演出,有歌曲舞蹈器乐小品,少不了对坑村村歌《金银山》:

    天之边,山之顶,都说对坑三条岭,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一只手擎起纱帽岩,一口气爬上天师岭,人生就要向上攀登。

    古木屋,翠竹林,梯田叠叠好风景,造纸有古法,竹编玉玲珑,油菜花引来赏花客,花丛中放飞好心情,诗意的山村是人间仙境。

    我们是大山的儿子,像前辈一样默默奉献,给大山一片赤诚,守护绿水青山,心里天朗气清。我们信了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山连着我的梦我的情。

    心里总算舒坦了,欠对坑的一份情也总算还了一点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平安瑞安
   第00003版:平安清明 绿色殡葬
   第00004版:云江潮
师魂是一道隽永的风景
千里迢迢寻访
项甡烈士手迹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4 师魂是一道隽永的风景 2018-4-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