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悼文友胡少山

    悼文友胡少山

    ■施正勋

    获悉少山弟逝去时,恰在深夜。脑际浮现他的音容笑貌,心酸,辗转反侧,许久不能入眠。次日,相约瑞安市报告文学学会几位同好,到塘下他家中祭奠,面对安然静躺的少山,倍感凄然。少山弟,不久前我们去温州医院看您时,您还挺起大拇指,充满自信地表示:我能捱过这一关。想不到,此次会面竟成诀别。

    算来,我们相识超过30年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正是中国文学辉煌时期,蜗居小城的我应叶尧平先生之约,为西山华侨电影院写些影评。从影评小辑中,初次见到“胡少山”的名字,后来与您有了接触。只知道您在塘下教书,印象较深的是文章中透露出灵气,却很少深谈。

    1996年,塘下中学举办建校40周年校庆,我应邀参加,才知道我们还是校友。您还担任校庆筹委会副主任,为之付出了不少心血、汗水。那次相聚,让我见识到,您的认真负责超过才气,属于埋头干事,不擅张扬的文化人。

    2008年夏,不堪张益先生的鼓动与催促,我追随张先生共同组建瑞安市报告文学学会,少山也是学会理事。此后,我们的接触日益频繁。

    记得2011年11月,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第二届全国华富杯短篇报告文学奖”启动仪式,我与少山从郑州再到洛阳,陪同著名作家邓友梅、周明、李炳银、傅溪鹏、黄传会、王必胜等人,一路参观了宜阳县职教中心,游览洛阳多处名胜古迹,与诸位名家谈笑风生,受益匪浅。连续几天,我与少山白天相伴,晚上同宿一室,互相加深了理解。他的沉稳、内敛,语言简洁精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路上,我俩还留下几幅合影。

    大约四五年前,正当少山与张益等合作撰写《高明传》期间,传来少山患病的消息。在此前后,我亦动了一次手术,便现身说法,劝慰少山:想开点,人生在世,难免病痛,心宽胜过一切。在他第一次手术后,两人相遇,执手相视,充满战胜病魔的信心。此后,每次见面,很少提及病情,相对一笑,互为激励、鼓劲。

    近几年,少山时常到巴马疗养,看他的微信,是乐观的。除了节日互致祝福,我俩较少倾谈。只是,我有一种预感:少山的性格偏内向,爱把心事埋在心底,独自承受,不像我的直言快语,无所顾忌。总觉得,他的寡言少语遮掩着重重的心事。

    从他出版了自选集《多看了一眼》后,他参与撰写的《琵琶情·高明传》又相继问世,引来各界好评。或许是用心过度,病情竟然追赶着日隆的名声,纠缠得少山日益衰弱。才华与灵气,最终不敌可怕的病魔,少山弟还是过早地走了。

    我们相识30年,谈得最多的是文学。或许是我比少山年长10岁的缘故,两人很少提及私事。只记得某晚,为相熟的文人间的一些风波,少山兄坦诚地对我说了几句心里话,也是点到为止,平静的语调后面,显然有不想坦露的隐情。他让一切纠结深藏心底,宁可独自承受。

    再次翻阅少山的作品,除了对亲人、河山的深情描摹,我特别欣赏他的报告文学《失乐园》,对故乡山水受污染的沉痛,对急功近利、为了金钱不计后果的种种行径,不只是谴责,那尖锐的用词,让我看到了少山怒目金刚般的另一面,一位敢于直言,勇于担当的正直文人。

    我想,凭着少山的才华,凭着他的修为与高级中学教师、作家的名衔,身居富庶的塘下,如果他稍加用心,办个“作文补习班”或者类似的机构,发些小财、挣点外快想来不成大问题。而少山却用空闲时间去为“幸福一家”做义工,为塘下文联编刊物,这份洒脱之举,就足以令时下某些热衷于争名夺利的文化人为之汗颜。

    少山走了,据他留下的图像、留言,自称:一生足矣。

    写到这里,钦佩之余,更有一份不易消解的孤凄。人海茫茫,我去哪里寻觅像您这般淡泊名利、忍让慎独、思想犀利的文友?

    月隐风清,百感交集,一脉心语,您听到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今日塘下
   第00003版:今日莘塍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远望角
   第00006版:玉海楼
   第00007版:家周刊
   第00008版:家周刊
悼文友胡少山
陈虬生平探究一二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06 悼文友胡少山 2018-5-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