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鸟湖湿地
■施正勋
区间电动车刚起步时,视野所及颇似熟识的杭州西溪湿地。几分钟后,就被它的辽阔气势所震撼了。这片广袤的、荒野般的湿地远非江南的水乡可以比拟,简直可称之为小巫见大巫,令我联想到拿精致典雅的西湖与神秘浩瀚的西藏那木措神湖相比较般。这里没有一点装饰,缺乏雅致韵味,它的野性、粗犷与遥无边际,远胜过西溪湿地。如盆栽与花圃,根本找不到比照标准或系数。仅它占地16万亩的面积,怎不令西溪湿地为之汗颜?
沉积在沼泽旁那乌油油的淤泥,暴露出久远的年代印迹。大片长满芦苇等水生植物的黑土实际上是漂浮在水面的移动物体,由多年的植物腐败枝叶积淀所形成。与江南湿地相比较,不仅体现在表面的壮阔、荒芜,它的恐怖实质在于沼泽地的底部深不可测,且不知究竟能承载多少负重。鸟儿可以自在地栖息,一旦较大型的动物误入此地域,就有可能被整个吞没得无影无踪。因此,这片塞北湿地就成为各种飞禽鸟类的独占乐园。千鸟湖之名即由此而来。
我们沿途走过,却见不到想象中那种群鸟飞翔、游玩的情景。或许是游人如织之故,怕羞的鸟儿躲进草丛中去了?走了好久,仅见到几只黑乎乎的类似野鸭的鸟儿静卧在草丛中,或见远处浮游着一点点的黑影。忽然,一只灰黄色的大型水鸟冲出草丛向高天翱翔而去,使大家见识了千鸟湖的隐秘。仰头远眺,依稀可见高空飞翔的鸟儿,再细细观察,有洁白的长腿鹭鸟在草丛间伫立,还有几只灰色的形状近似鸳鸯的鸟儿在湖面悠然自得地浮游。看来是我们的视野太局限了,无法窥视野草深处的奇异场景,难以近距离观赏各种不同鸟类的丰姿。
人工建筑除了一条长长的环绕公路穿梭于湿地之间,就只有那曲径通幽般的木制栈道供游人行走观赏。栈道均靠一只只连成排的浮箱承重,底下没有桩基或钢构、水泥等支撑物。整体随水位而起落,与湿地融合无间,栈道间疏落有致地配置几个木制的亭子,登临亭上,放眼望去,更能充分领略湿地的浩荡湖面、繁茂植被错落搭配所展现的如画美景。自然朴实、毫无人为的点缀与加工的痕迹。虽然天空一派灰蒙蒙的色调,与茫茫的湖水相映对,巧夺天工般形成水天一色的默契组合,明显带有北方秋天特有的浓郁氛围。倘若以水墨画来比拟的话,显得大气旷远、气势磅礴,非同于江南的小家碧玉灵秀形象,给人留下北方汉子般的豪迈气概。正应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俗语。
湿地间的植物千姿百态:有成片碧嫩的绿草,翠色纯净;有繁茂杂陈的芦苇,肃然而立;有无边无际的莲花,幽然绽放;有不知名的浮萍,静飘水面;更有许多杂生水草,点缀其间,与平静的湖水相互映衬,直到天水交际之处。随着游人步伐的移动,时时变换画面,展现不同的美妙风光:有妩媚的野花,更有粗犷的野草;有悦目的嫰绿色,更有苍凉的灰绿色,让人目不暇接,驻足不前,流连忘返,不忍离开。
与杭州西溪湿地相比,西溪除了杂草、湖汊,更多见柿树、桑树,及各种灌木,游人可以坐游船穿梭于小桥流水间,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里极少见到高大的树木,以杂草与浩瀚的湖面为主体,根本没有人会坐船在湖面游览,更不敢与杂草亲近,一旦不慎,就有遭到没顶之灾的危险。游西溪随处可见亭台楼阁及商店,徐徐而行,带几分小资情调;游此地则没有多少人文印记,容不得文人墨客般的细雅情趣,其美的精髓就在于原汁原味的野趣,就在于保留着原始的湿地粗野自然风貌,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与自由组合的多彩画面元素。遗憾在于:一是面积太广袤无边了,凭双脚只能走过很小的一个角落,无法真正观赏到它的雄伟全景;二是距离相隔,不能亲近野花杂草,更无法行舟于平静的水面,品赏与之紧密相依的快乐;三是实在不熟悉各类飞鸟的样子,更缺乏鸟类知识,未能真正领悟这个鸟类天堂的精妙真谛。
匆匆走过,留下遗憾,但它给我的印象仍然是深刻而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