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1版:要闻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40年,瑞安文化有力量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文化的力量也从地底破土而出,坚韧生长。40年的沧桑巨变,40年的光辉历程,成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也锻造出了一个民族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一年又一年,人们徜徉在文化的历史长廊里,美的力量如影相随。

    年,瑞安文化有力量

    ■记者 张洵煜/文 庄颖昶/图

    40年,瑞安文化“接地气”

    曾经,瑞安人羡慕大城市有图书馆、博物馆;曾经,许多农民翻山越岭只为看一场电影。如今,瑞安市民可以在瑞安图书馆、瑞安博物馆尽情享受免费的文化盛宴;送下乡的演出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受到文化的滋润。改革开放40年,瑞安的文化越来越“接地气”。

    读书节,几百名读书爱好者云集市图书馆,参加全市阅读马拉松挑战朗诵大赛,市民在街头可偶遇“共享书巢”,享受自愿捐赠、自由置换、自觉借还;林川镇溪坦村文化礼堂活动丰富是出了名的,文化礼堂门口告示牌显示,今年的活动,已经排到12月底,可谓月月有主题,天天有人气;不久以后,瑞安人可以漫步在公园路上,这条历史文化街区,涵盖玉海楼、利济医学堂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心兰书社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西两侧虽仅长450米,却浓缩了这座城市的古与今。

    40年来,得改革风气之先的瑞安人,像发展经济一样,用改革的思路发展文化,探索出一条具有瑞安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瑞安138家文化礼堂遍地开花,各具韵味,成为村民特色文化大舞台;活字印刷术、温州鼓词、藤牌舞、蓝夹缬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溪坦工艺礼品文化创意街区、公园路历史文化创意街区分别被列入省、温州市文化创意街区创建试点。

    40年,瑞安文化“高大上”

    40年来,一个个加快文化大市、文化强市建设的创新思路,激发出无限的文化发展生机;一项项文化体制改革的创新举措,推动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一笔笔投向文化建设的政府资金,构建出惠及城乡百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瑞安的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健全,让越来越多的人身有所栖、心有所寄。如今,瑞安有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排练中心于一体的市文化艺术中心,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97家,图书分馆13家,城市书房10个,农家书屋25个,图书流动站100余处,在建的百姓书屋10个,实现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全覆盖。

    中国摄影创作基地、中华诗词之乡、中国寓言大市、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中国曲艺之乡、中国硬笔书法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市……一张张闪亮亮的国家级金名片花落瑞安。

    瑞安对文物的重视和利用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瑞安共有161处文物保护点、84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14处。

    各色文化人才在瑞城大地播撒向美、向智的种子,为瑞安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明素养和智慧续力,其创作出的文艺精品犹如花朵,越开越灿烂,绽放在更大的舞台上。《家风》《粗茶淡饭》《智慧时代》等原创歌曲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排舞《棒棒》获全国全健排舞大赛金奖,村歌《擂鼓振威》获浙江省村歌大赛表演创作双金奖;今年,陈春兰、华小波、叶慧敏入选第十一批温州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下转第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今日仙降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云江潮
   第00007版:财富榜
   第00008版:家周刊
40年,瑞安文化有力量
“爱心助残”给残疾人送去关爱
我市今年将建
149个农村文化礼堂
瑞安日报 要闻 00001 40年,瑞安文化有力量 2018-6-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