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瑞安一初中学生作品将被带入太空》后续
在京参加训练营 感受祖国科技强大
本报讯(记者 欧苗苗 通讯员 金文海)“短短的五天训练时间,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上周六,从北京一回到瑞安家里的郑力行就和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的北京之旅。
14岁的郑力行是集云实验学校初一学生,5月4日,本报刊登了《了不起!瑞安一初中学生作品将被带入太空》一文,讲述了他的作品《微重力环境下水中花园实验的研究》荣获全国“空间站搭载青少年科学实验方案”一等奖,受到不少读者关注。7月15日至20日,郑力行受邀带着作品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2018年“空间站搭载青少年科学实验方案训练营”活动。
郑力行在日记里写到:第一天,他就认识了来自祖国各地的老师、同学,并向他们介绍了《微重力环境下水中花园实验的研究》实验方案,在大家的探讨中,他有了更多的灵感。
“在航天中心,我看到了神州七号的返回舱,我用手小心地摸了摸它的外表,上面有着被烧过而留下的凹凸,我又看到了上面的玻璃,原来的平滑也变得粗糙。老师告诉我们,在返回舱与大气层发生摩擦时,温度高达几千摄氏度。它上方大大的降落伞,至少有十几米长,真让我感到震惊。”这是郑力行第二天参观中国航天员科技训练中心后的感受。
在近一周时间里,郑力行参观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空间站天津实验基地、中华航天博物馆、中国科技馆,参加了多种形式的航天科普讲座、项目课程辅导等。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代表,他还在活动中介绍了《微重力环境下水中花园实验的研究》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小组合作、修改,最终方案受到专家的肯定与赞赏。
最让郑力行印象深刻的是,他首次近距离观看了真实的火箭。他说,在航天博物馆中看到了火箭的残骸,原来雪白的外壁变成了黄色,可见在火箭上升时会产生巨大热量。他还因此想到了自己平时做的一些实验,由于实验材料一定要能承受巨大的压力,所以实验中不能用一般的玻璃。
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宇航学会承办,旨在搭建青少年深度参与空间科学实验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