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六”变形记
■记者 潘虹 通讯员 何子胜
作为瑞安最早的商品房住宅小区,“1.0版”的它曾经风光无两,住宅设计在当时可谓超前。
近40年来,它从我市最早的商品房住宅小区到岌岌可危的危旧房,承载了21幢住宅楼653户居民的酸甜苦辣。
日前,它以崭新的面貌回归,“2.0版”的它摇身一变成为花园式的宜居小区。
它,是自带话题和流量的“两千六”,也是浙江省单体体量最大的D级危房改造项目。近日,它提前预计工期六个月时间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华丽地完成了它的“变形记”。
风光无两的“1.0版”
“两千六”就是沿江新村住宅小区,是一个由21幢5层坐北朝南的楼群组成的住宅区,也是我市最早的商品房住宅小区。
1979年7月,原瑞安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城关地区推出沿江新村小区建设、综合开发和个人投资拥有产权的住房商品化改革试点。
1981年,第一批5幢竣工验收分配给居民;1985年,完成了最后一批开工建设,开启了我是商品房热卖之先河。这种从住房的投资、建设、分配制度入手,实施改革,在当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两千六”可谓开启了我市住房商品化改革的第一步,并导致了瑞安人住房方式的转变。
据《瑞安市房地产志》记载,1980年,瑞安第一批商品房在沿江新村小区竣工,1981年3月共160套、建筑面积7531平方米的商品房,经竣工验收后卖给居民,每平方米均价68.85元。《瑞安市志》介绍,当时每套房初定价2600元,以后群众俗称该住宅小区为“两千六”。
“两千六”原住户唐女士告诉记者,和那时的粮票供应相类似,买房子同样得先得到购房指标,就算有指标,也不一定买得起,因为当时市民的月均收入为30元左右,2600元可谓是一笔“巨款”。
唐女士回忆,当时,他父亲分到购房指标后四处筹钱,筹到钱后,将一张张十元大钞人头朝上、摩挲平整成一叠时,那严肃而认真的表情,至今她仍印象深刻。“后来我才知道,那时一套房子的钱,相当于父亲不吃不喝6年的工资,我才明白当时父母严肃而认真的表情背后那份沉甸甸的感受。”
搬进新居后,亲朋好友来了一拔又一拔,听着大家的赞美,唐女士父母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笑容。“那种愉悦,是现在搬进更大更好的新居所带来的愉悦完全不能比的。”唐女士说。
岌岌可危的“1.0版”
从平房搬进套房,让大家开心风光了好长一段时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两千六”的风光渐渐褪去。
平均面积只有50多平方米的住房,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多,住户们感觉“转不开身”。一些住户,甚至把仅一间套房隔成两套,作为儿子结婚的婚房,而厨房则是共同使用。
“住不下”,不少住户动起脑筋,将房子向前后甚至空中扩张,搭建起各式各样的棚屋。1995年后,住户对卫生要求提高,又开始改建抽水马桶。由于建设时技术指标要求低,加上地理位置处于低洼地带,沿江新村成为瑞安城区内涝多发地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千六”的安全问题也开始显现。多次内涝等原因破坏了房屋地基,多处墙体出现外墙脱落、钢筋外露腐蚀和红砖疏松,安全问题严峻,2013年,沿江新村的21幢楼房全部被鉴定为D级危房,成为我省单体体量最大的D级危房改造项目。2016年10月21日,“两千六”第21幢楼房墙体出现新的大裂缝,楼上住户感受到房屋晃动。房屋鉴定机构鉴定结果为:房屋受侵蚀严重,墙体酥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当天,沿江新村启动应急腾空搬离程序。
随着第21幢居民的撤离,当月22日,我市比原计划提前两天对沿江新村进行大规模腾空工作。沿江新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在群众期盼中迅速展开,涉及拆迁户包括D级危房21幢653户,沿街旧房3幢105户,合计24幢758户。曾经风光无两的“两千六”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华丽升级的“2.0版”
休闲广场、健身场所、青石小路、舒适的电梯房……12月5日,记者来到沿江新村,曾经的危楼,已转变成花园式的宜居小区。
将时间退回到24个月前,2016年11月24日,随着一阵阵轰鸣声和滚滚烟尘,沿江新村21栋危旧房被全面拆除,在“大拆大建、大建大美”的东风下,“两千六”迎来属于它的华丽“2.0版”。
改造后的房屋,都是电梯房,小区内还设置了约5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并且,根据改造前后的指标对比,建筑密度下降,绿地率大大提升,停车位由改造前不足20个改善为地下室320个,待旁边玉海卫生院改造结束后,还会新增地下车位175个。同时,小区还配有物业管理、居家养老、消控室及配电房等公共设施。
据悉,该项目从2016年3月拆改方案出台到当年10月危房腾空,仅用了半年多时间。2016年11月启动拆除工作,2017年4月启动工程建设,次月5日正式开工,到2018年2月主体工程结顶,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从附属建设、外立面建设到各个分项验收,再到竣工验收,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专业验收部门提前介入,查找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提早列出验收所需资料清单,将原本几个月的验收时间缩短为一个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保障项目进度。
市旧城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原拆原建的计划,该小区原定工期2年,交房时间是明年6月,如今提前6个月竣工,打造了全省单体体量最大的D级危房改造项目的“两千六速度”。竣工验收结束后,相应的分房手续也将快速展开,不久,小区住户就能拿到新居钥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