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云江潮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黑白照片的故事

    一张黑白照片的故事

    ■蔡桂顺

    我一直想写这张照片的故事。照片的主题是: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故事的男主角,是把她的黑白照片随身携带了43年的台北临沂街的弟弟李德进。她,是与李爷爷阴阳相隔、逝世30多年的瑞安的姐姐李春花。

    那次赴台之前,瑞安国学大师林尹先生的长女林慰曾老人说把我引见给一位原籍瑞安莘塍的老爷爷。结果见面后一聊,居然发现他是我正宗的上望老乡!李爷爷出生于上望薛里薛前村,住在原上望公社旁边薛宅祠堂对岸的第二条小巷,度过少年时代。他家和我外公家只隔了两条小巷。而且,李家和我母亲家是世交,我那90岁的舅舅和李爷爷小时候还一起放过牛、下河抓过鱼、捉过螺蛳呢!我和李爷爷还是双重的校友:都在瑞中、温州师范读过书。

    甚至,他的堂妹李德松居然是我初一的语文老师,也是我84岁母亲的高小同学。

    李爷爷那天见到我,特别激动。听到乡音,接过我带来的故土瑞安的芒种虾皮,几近哽咽,说自己口水都流出来了。他说除了他的族人,我是他的来自故乡上望最亲近的人了。

    他还画了一张老家图,上面是详细的街巷名、小桥、榕树、祠堂、学校、河流的位置。这张简图,居然完全符合我所知的薛里地形!

    那天在台北泰安街的温州同乡会里,大家欢聚一堂,笑语盈盈。李爷爷从钱包里掏出一张落款为1975年的黑白照片,上面是一家三口合照。

    他说:小蔡,我来告诉你一件事。这张照片,是我的同父异母的姐姐李春花的全家福,我一直把它带在身边,放在贴近心脏的口袋里,已经整整43年了!

    70多年前,姐姐在瑞安南门码头目送十几岁的弟弟坐上开往台湾基隆港的轮船,岂料人生无常,此后再无相见。这一次的挥别,居然即是永别!

    有时候,造化就是这般弄人。

    李爷爷三岁丧母,全靠父亲和出嫁到瑞安鲍田前池村的姐姐李春花养大,同时大伯也极力支持他读书。夫家条件尚可的姐姐对他特别好,百般照顾,平时总会接济他,有好吃好穿的东西都会送来给他。李爷爷小学在薛宅祠堂读,后去莘塍聚星学校读书,高中考入瑞中,1944年日本人第三次入侵瑞安时,原本在屏星街的瑞中被迫迁校到飞云江南岸,李爷爷也随着过江求学。1947年瑞中毕业后,鲍田前池村的姐夫的堂哥池彪先生当时在台北任职,带他到台北求学,李爷爷考入台湾大学法律系,授业于大师傅斯年先生,并担任台大学生会主席和篮球队队长,加上外表俊朗潇洒,堪称当年台大男神。台大学习期间,傅斯年校长去世,送葬队伍最前面手捧骨灰盒的就是他。

    赴台后头几年,李德进与故乡尚有书信往来,后来与故土完全断绝音讯。连1957年他父亲去世的消息,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有人从新加坡辗转传来。听到消息当天,李爷爷悲恸不已,面朝大陆故乡的方向,跪地痛哭。李爷爷和他的家人之间的离别,就像龙应台《大江大海1949》里写的那样: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直到1975年,终于有了姐姐的消息。姐姐托人辗转从故乡带给他这张黑白全家福照片。与故乡已经隔绝了20多年的李爷爷如获至宝,天天把照片带在身边,想家了,就拿出来看看,以解思念之情。

    上世纪90年代初,李爷爷终于踏上了故土,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李春花姐姐已经在10年前离世,让日夜思念、想要报恩的李爷爷扼腕长叹,遗憾终生。

    李爷爷讲完照片的故事,眼眶红红的。在场的人也都听得黯然神伤——一张照片,贴身携带了43年,这是一种怎样的怀念和牵挂啊。

    于右任先生临终有一首诗叫《国殇》,脍炙人口,因为写得特别悲凉、伤心: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海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这窄窄浅浅的海峡啊,隔断了多少家庭亲情,造成了多少人生悲情啊。少小离家老大回,从1947年离家,到1994年回家。从台北到一水之隔的瑞安,这直线距离不过几百公里、空中飞行不过45分钟的路程,他足足走了47年,怎么不教人叹息这人生无常、命运多舛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安全视界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云江潮
家风琐忆
启蒙旧事
一张黑白照片的故事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4 一张黑白照片的故事 2019-4-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