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水果不断涌入市场
本土水果如何打造“流量担当”
■记者 林长凯/文 王鹏洲/图
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跨境网络零售的进一步发展,市面上的水果品种渐趋丰富,水果消费正朝着精品化、多样化发展。
那么,在进口水果不断涌入、国内水果零售搭上冷链物流的背景下,我市本土水果面临哪些挑战?杨梅、柑橘、甜瓜等本地特色水果如何增强优势、拓宽销路?近日,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我市水果市场。
进口水果价高
但市场冲击小
日前,记者在市区安阳路的一家精品水果店里看到,一款新西兰进口的猕猴桃售价近50元/盒(8个/盒),而类似规格装的国产猕猴桃一盒不到20元。新西兰奇异果、樱桃自进口到中国以来,一直带着高档进口水果的光环,价格也相对比较高。
近年来,像这些来自国外的高档水果源源不断地进入我市商场、超市和精品水果店,我市本地水果的销售是否会受影响?对此,业内人士高野表示,目前瑞安市面上的进口水果销售情况并不十分火热,主要以送人的果品礼盒为主,对本地水果的冲击不是很大。“进口水果在上市前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包装,在外观上比较统一、精致,具有一定的档次。”高野说,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市民基本上是少量购买来尝尝鲜。
本地特色水果
面临多方挑战
瑞安盛产柑橘、杨梅、葡萄、甜瓜等多种水果,水果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作为瓯柑和黑炭杨梅的主产地,我市瓯柑、杨梅的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前列,水果生产能力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一直以来,我市柑橘、杨梅有着质量、熟期优势。但近年来,随着省外水果产业地快速发展,我市水果产业也受到一定冲击。以湖南、湖北完熟栽培的早熟柑橘为例,与我市的早熟柑橘同期上市,平均价格还要低0.5元/公斤。还比如我市特色水果杨梅,一般在每年6月下旬开始上市。高楼杨梅种植大户毛先生表示,这个季节多雨湿润,杨梅容易掉果、腐烂,而且还存在包装、储存难和销售期短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电商和物流的兴起,水果的外销与冷藏保鲜技术直接挂钩,对水果产地冷库、冷藏车等配置具有一定要求。杨梅、葡萄、柑橘等不耐储藏的果品要想“走出去”,需要不断完善冷链设备和冷链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
坚持适地适栽
挖掘市场潜力
尽管面临各方压力,但我市的本地水果仍有不可小觑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市水果产业发达,全年都有水果上市。业内人士指出,要想让瑞安本土的水果产业取得发展,就要结合当下的水果消费市场和本地气候,进行科学规划、适地适栽。比如加大红美人、红心蜜柚等优质水果种植,稳定杨梅、瓯柑、甜瓜等本地特色水果产量。
在收获的季节,精品果园可以推出水果采摘游,让游客到果园体验采摘的乐趣,并逐渐把它打造成为一种深受市民喜欢的短途旅游方式。“去果园采摘水果既能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又能看到水果的生长环境,品尝新鲜的水果,对水果的品质会更放心。”家住东山的市民吴女士说。
其实,“水果+旅游”的休闲农业模式在瑞安已经屡见不鲜了。如今最为常见的当属柑橘类水果的采摘游。据了解,柑橘类水果的采摘期恰逢秋季,那时秋高气爽,最适合户外观光旅游。
除了采摘游,水果深加工也是提高水果产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方式。五月末至六月初是我市杨梅的采摘季,农户除了销售新鲜杨梅外,还可对杨梅进行深加工处理,制成如杨梅罐头、杨梅浸泡酒、盐渍杨梅干、冰冻杨梅等水果加工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