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短话”更需水平
■孙德胜
日前,温州市委常委会议研究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根据省委出台的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二十条措施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幅度精简文件和会议,发扬“短实新”文风,坚决压缩篇幅,防止穿靴戴帽、冗长空洞,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全面改进文风、会风,这是各级领导干部转作风的实际行动,是减轻基层负担的重要举措之一,深受干部群众欢迎。但是,要真正做到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并不是每个领导干部都能做到。
当前,有些领导干部讲话滔滔不绝,说“短话”甚少。领导不愿讲短话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首先是不敢短。有的人认为只有长篇大论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水平,怕讲话短会被别人说没水平,又或者生怕别人听不懂,于是绞尽脑汁把短话拉长,有时还故弄玄虚、哗众取宠,表达成了表演,表态成了表现。其实,讲话“由短入长易,由长入短难”,真正会讲话的人善于长话短说,善短才是水平高的体现。
其次是不会短。讲短话需要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一语中的、句句讲到点子上的本领。没有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三言两语是不能产生撼人心魄、让人折服的力量和效果的。
当今社会,知识信息迅猛增加,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正所谓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财富。领导干部讲话简洁、准确、精炼,不只是听众的希望,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可以说,开短会、讲短话是对领导干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执政水平、领导能力的一次挑战。
当然,提倡讲短话,并不意味着讲话一定要局限在四五百字内,而是希望讲话者能在要点上多下功夫,少重复或不重复,尽力把话讲短些,为听者节约点时间。这需要讲话者加强学习,努力实践,掌握讲短话的本领,提高讲短话的水平,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