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乡
将军故里
■施正勋
“义井好系船,永安出状元”。永安,这个出过状元、将军等诸多名人的小村,就是现今的仙降街道新渡桥村。相传,永安临飞云江,早在宋代以前,乡贤为当地居民出海捕捞及生活方便,曾在江边挖筑一眼水井,村人称为“义井”。井旁埋置两块巨石,捕鱼的渔船多在石上系缆绳泊船,同时汲井水使用。村里至今还存留着状元坊(今属坊额底村)、尚书庙、思亲亭、大魁桥(五板桥)、将军府(洪宅粮站)等古建筑遗址。
从瑞安市区沿飞云江下游驱车不远,过了大桥,不远处即是新渡桥村。远眺,全村形态呈南北纵长条形。
新渡桥村,早在西周前期即有先民聚居。瑞安建县时属于罗阳。宋时,属来暮乡,原称永安市(又称永安镇),系温州六大商埠之一。据《宋会要辑稿》排名为在城(温州)、瑞安、永安、乐清、平阳、钱仓,永安列第三位。据宋熙宁十年(1077)的税银资料分析,永安镇税银可抵平阳、苍南两县之收入,足以证实永安镇的繁华鼎盛之状。
明万历二年(1574),当地原通往泰顺官路上的石桥遭大水被冲塌。万历十五年(1587),瑞安县令章有成重建渡口。民国二十三年(1934)姚琮受父嘱,捐资修新渡桥。
村名因桥而变。
村里原来有过尚书庙、接官亭、状元坊、思亲亭、孝友坊、节孝坊、将军府等建筑。每个建筑都相对应地记录下村里曾经出过的名人,现梳理记录如下:
南宋嘉熙二年状元周坦
据周步光先生考证,周坦(1201-1263)父朝奉君,瑞安永安市人,赘平阳孔氏,生坦而夫妇俱殁,葬新罗山。舅孔庆夫抚为子,授以经业。22岁时,寄宿江溪常宁寺攻读经史,博学强记,过目成诵。浙东名儒杨简闻其名,收为弟子,学业大进。38岁,应试,廷对第一登戊戌科榜首,授宜教郎。淳祐五年(1245)任工部郎官。《南雁荡山志》卷九收其《雁荡普照院改惠云院碑记》文收入全宋文卷1995(第346册)。
周坦去世后,朝廷予以表彰,建有状元坊三座:一在瑞安县城市心街;一在永安市今江溪坊额底;一在永嘉郡城。宋理宗皇帝御赐赞词:“天欲平治,笃先元哲。炳炳魁台,若合节符。伟哉典型,冰清玉洁。嘉熙翼岁,盛名日扬。”
周坦有弟周埏,与平阳诗人林景熙、陈养浩等友善,有诗名。
孝子周乐
周乐系周坦之后,父晟,通经文。海盗方国珍据温州,珍弟方国璋率船至瑞安,直抵永安市,泊岸掠劫,拘周晟登船,周乐随父上贼船,事父甚勤。海贼欲沉晟于海,周乐泣求:家有祖父,仗父侍养,愿请以身代父死。贼不听,周乐抱父不舍,被贼同抛入海而亡。
父周晟在海贼威迫之下,坚守气节,宁死不屈、不同流合污,堪称忠烈。周乐请身代父死,后随父而亡,至孝。《元史》载有《孝子周乐传》。明初,邑人在故里建“孝子亭”一座,纪念周乐。莘塍周田村周姓聚居处亦建有“周乐亭”。
烈女陈盼
陈盼,永安市陈德升之女。幼时许配邻家子,发现邻子有盗行,陈盼不肯嫁。父母打算将盼改嫁他人,又不从。后来,邻子殁。陈盼独居一室,室后有井,朝夕自汲,不饮池水,盖示志也。以此终其身。弘治间纂修实录事,闻史氏为之谕曰:“知夫不行而不嫁者,守身之义也。夫殁而终不嫁者,爱夫之仁也。仁、义兼尽,允为烈女。”(乾隆《瑞安县志》烈女篇)
明代女诗人潘婉秀曾有诗赞陈盼。
除此之外,新渡桥村在近当代亦名人辈出,主要有:
1.洪天遂(1904-1981),又名洪演生。祖籍金华兰溪,高祖父辈逃难至新渡桥村,曾祖父洪大进始在村中设中草药铺,悬壶济世。父亲洪肃言曾任杭州西湖警察分局局长、平阳法院院长。
洪天遂不愿从政,毕业于浙江省公立医专,后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学成回国后,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第八后方医院少将院长、上海医学院教授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洪天遂回到瑞安参加抗日委员会工作,筹建、培养一批初级医务人员。10月,创办瑞安县立医院,任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从医。洪精通德、日、俄、英四国语言,古文功底深厚,著有《遂园吟稿》。
2.夏法言(1893-1944),号仲选。宣统三年,毕业于澄江高等小学后,移居新渡桥村。多年游学在外,文武双修,尤以北拳见长。轻功了得,端坐用臀功上提,臀下可一臂撩过。
3.洪普洲,1939年11月12日出生,系洪天遂之四子。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工业电气化及自动化专业,1977年调广西柳州钢铁厂工作,从技术员、工程师到副厂长、厂长。1988年从事地方行政工作,曾担任广西自治区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桂林市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系中共十三大、十五大代表,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个山青水秀的小村也受到民国时期将军姚琮的青睐,他不仅出资三千银元,重修新渡桥,并把义妹嫁于新渡桥村杨宅。
姚琮(1889-1977)字味辛,马屿上京村人。先后曾任南京要塞司令、温州警备区中将司令,“制宪国大代表”等职。1949年去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后为旅台温州同乡会会长。育有七子五女,子女皆学业有成。姚琮对新渡桥村有造桥便民之德,村民至今视其为亲人。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千百年来,除了出状元、官员,还有孝子、烈女,名医、武师等众多名人,在瑞安原有的近千个村中,实属罕见矣。
新渡桥村还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卖技的源头及普及率最高的村,成年村民大多会唱卖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