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加快品牌设计和创建
■陈学辉
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目前,广大商家企业非常重视产品质量,纷纷走上品牌立企之路。愚以为,我市广大学校也要加快品牌设计和创建。
首先,品牌建设让学校教育更着眼本质。
学校品牌与普通商品品牌语义上有明显差异。学校品牌是指学校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具有一定知名度、赞誉度的学校综合内涵的概括,是学校办学理念、教育品质、教育特色、经营机制以及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当前不少学校只在行政指挥棒、考试指挥棒下茫茫然跟着运转,在“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这两个基本问题上缺少鲜明立场与清晰表述。而这,正是学校品牌建设要解决的两个根本问题。
但凡真正的品牌学校,无一没有鲜明的培养目标,无一没有成型的评价标准,无一不在培养的学子上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早在2011年,我市就出台了《瑞安市特色品牌学校创建实施方案》,旗帜鲜明地提出“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这与当前我市“十三五”首期名优校长研修班部分有思想力、执行力的校长牵头的“品牌学校与特色品牌建设”行动是一以贯之的。可见,学校品牌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立德树人。
其次,品牌建设让学校教育少走些弯路。
品牌建设之于学校犹如改革蓝图,是对现有的办学条件包括师资、生源、教育环境、文化底蕴、传统优势等诸多因素进行科学分析、通盘筹划形成的整体建设规划。没有品牌意识的学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或者被动地被时代潮流推动前进。犹如在武侠世界的幻想里,本该深山练功技成惊天下,但现实却是坐井观天,与现代搏击的科学训练相比,不堪一击。
《品牌学校的六大核心要素》一书认为,理念、课堂、管理、文化、团队、科研是创建品牌学校的六个核心要素,这涵盖了学校硬件之外的几乎所有“软件”。就拿江苏淮阴实验小学来说,依托“行知农场”,构建了“儿童行知田园课程”,其课程的构建分农场物态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田园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实践研究三步走,最终打造了以体验类、实践类、成长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铸就了学校品牌。
有影响力的品牌都是需要设计的,学校亦不例外。要快速走出手工作坊式的粗放作业,必然需要精细化设计,然后在漫长的时间、实践中不断进行检验、校验。品牌学校的建设过程,即探索“设置正确内容、寻找恰当方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
最后,品牌建设让学校教育差异化发展。
品牌学校的建设,不是要建立整齐划一的标准,恰恰是要打破这一局面。每个学校局限于落实国家课程,难免“千校一面”,而落实品牌建设,让国家课程地方化、地方课程校本化,才能造就“千校千面”,最终成就学生差异化发展、个性化发展。
可以说,品牌就是学校的独特评价标准,品牌建设就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最终追求因人制宜的尝试过程。这一过程没有一个现成模式可以完全套用,管理者肯定要立足实际,着力于建设学校共同愿景,不断创新,建设特色项目,逐步形成办学特色,最终铸就特色品牌学校。
在探索过程中,应该允许有偏差,也不可能全是康庄大道,但绝不能因噎废食。唯一需要警惕的是,品牌一定要靠内涵实质支撑。空谈理论架构,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才是所谓“品牌学校”大热倒灶的根本原因,做品牌不能追求刹那的海市蜃楼,要有坚实的根基、不懈的坚持,从而真正为实现“至美教育 学在瑞安”做出贡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先有种下桃李的人,为了果园的光照、雨露、排水精心设计并不断维护,方有后来丰硕的成果、自然形成的路径,这就是学校品牌设计与创建的价值。
综上,学校品牌需要加速设计,并稳步推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