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美援朝老兵马发泉:
十七年如一日的无悔坚守

    开栏语:有这样一群人,戎装在身,他们矢志强军兴军,把宝贵青春献给国防事业;离开军营,他们本色不变,在第二战场书写精彩人生……他们就是退役不褪色、军魂永在心的退役军人。今年4月,我市启动“最美退役军人”选树宣传活动,15名 “最美退役军人”名单已于近日出炉。今起,本报推出“最美退役军人”系列报道,讲述这些退役军人的“最美”故事,敬请关注。

    抗美援朝老兵马发泉:

    十七年如一日的无悔坚守

    ■记者 陈丹丹

    有人说,伤疤是军人最美的勋章。于抗美援朝老兵马发泉而言,亦是如此。

    “我头上这两道疤,就是当年敌人的炮弹给我留的‘纪念’。” 马发泉今年86岁高龄,67年前,他曾在朝鲜金城地区的541高地、上甘岭阵地上浴血奋战,他说,“伤疤是我从军的见证,也将是我一生难忘的回忆。”

    人物名片:马发泉,男,汉族,中共党员,浙江瑞安人,1934年出生,1951年3月入伍,1963年1月退伍。现任瑞安市抗美援朝研究会会长、党支部书记兼瑞安市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馆长、瑞安市关工委扶苗志愿大队副大队长。

    1963年,马发泉转业进入市财税局工作。退休后,他和一帮老志愿军战士用十几年做了一件事——筹资建设一座纪念馆,以纪念那场战争和那些牺牲在异国的战友们。

    说起建馆的缘由,马发泉介绍,这要从一次赴朝访问说起。2000年是志愿军出国作战50周年,他作为瑞安代表,受邀参加赴朝访问团。在松岳山志愿军烈士陵园,看着一个个合葬了数百人的大墓,石碑上只有“烈士之墓”四个字,马发泉和其他99名受邀志愿军老兵哭成了泪人。

    “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马发泉泪光闪闪地说。从朝鲜回来后,马发泉联系108位瑞安志愿军老战士,申请成立民间组织——瑞安市抗美援朝研究会。他们租房自办抗美援朝历史展,还决心用余生来筹建一座永久性纪念馆,“以告慰那些烈士的英灵”。

    联络战友捐献史料,奔波在热衷公益的单位和社会人士中筹集资金,向社会公众征集各类史料和纪念品……建设市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几乎占据了马发泉退休后的晚年生活。2002年,该馆终于建成并对外开放,收集到的800多幅照片、图册、资料,经过摄影、放大、绘图,按照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运动、中朝人民友谊、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事迹4个部分,制作成展板,布置在教育馆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0周年,马发泉和这些志愿军老战士决定扩建市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新馆。他们发扬“上甘岭战斗精神”,再次募集资金200万元,历时一年多,于2011年10月建成了崭新的“瑞安市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同时编撰《血染的丰碑》一书,真实记录了全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全过程,并载入瑞安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斗争的史迹和40多篇志愿军老战士的回忆文章。

    作为一家全国唯一的县级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该馆是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和瑞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统计,从2002年开馆至今,共接待参观人员近65万人次。开馆后,马发泉十七年如一日坚持为前来参观的人讲解,以一位老兵的坚守传递着精神力量。

    这些年来,马发泉先后取得国防教育先进个人、感动瑞安十大人物等20多项荣誉称号。前不久,他还被评为浙江省“最美退役军人”,接受绶带表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活力塘下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幸福芳庄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金周刊
   第00008版:金周刊
我市一批医疗机构业务用房集中开工(结顶)
一年办结案件316件
结案金额达825万余元
十七年如一日的无悔坚守
政协代表体验食品监督抽检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2 十七年如一日的无悔坚守 2019-7-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