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检察院司法警察大队长包建英:
检察事业中的“最佳配角”
■记者 陈丹丹
说起检察院,人们更为熟悉的是检察官,却对检察官身边的“好搭档”——司法警察们知之甚少。
“检察官是主角,法警则是配角。”市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大队大队长包建英笑着说,“职业的要求使得法警们常常在‘幕后’耕耘,但是红花还需绿叶配,即便是配角,也要争取当最佳配角!”
冲锋在前,维稳安保勇担当
时间回到1989年,正值青葱年少的包建英,怀着满腔热忱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1991年底,他脱下戎装踏上从检之路,在检察事业这方红色沃土上一干就是27年。
2007年底,当时就职于泰顺县人民检察院的包建英调至瑞安市人民检察院,现任案件管理部副主任、司法警察大队大队长。包建英介绍,司法警察大队现有在编法警6人、辅警3人,主要协助检察官完成押解、临时看管、送达等任务,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在后勤工作中,负责机关安全保卫、会议执勤等工作。
看似平常的工作背后,实则充满了艰辛。包建英说,2017年以来,随着司法体制改革和监察体制改革的落实,司法警察大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服务刑事办案的主责上,在办案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纠纷冲突,每当遇到突发事件、危急情况,他都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有一次还被闹事者抓得满嘴鲜血。
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考验着法警的应变力,需要法警凭借自身过硬的素质,发现风险,化解危机。“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当事人家属情绪失控引发冲突的情况较为常见,这个时候法警们还要当好‘老娘舅’的角色。”让包建英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当事人家属来到院内闹事,情绪激动,在谈话中,他得知闹事者和他同为泰顺人,就改用方言与其沟通,几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下,闹事者终于放下了戒心。
从检27年,包建英也记不清处理过多少起突发事件、危急情况,但每次,他都冲在最前面,从“橄榄绿”到“检察蓝”,始终诠释一个军人的职责担当。
乐在其中,砺剑创新探新路
日复一日“钟摆式”的工作节奏中,包建英不但没有厌倦,反而乐在其中。
在他的带领下,市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成为全省最早实行规范化办案的单位,也是省院首批“规范化办案工作区”单位。经过功能调整和技术改造后,办案工作区升级了监控系统,增加远程提审设备和功能,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办案安全事故。
从2017年初开始,瑞安市检察院远程视频提审和远程视频公开审查的协助工作交由法警大队负责。为规范履行这一新增职责,包建英主持制定了工作规范流程,每天根据任务需求,安排警力到看守所协助做好远程视频提审任务。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已协助相关业务科室完成远程视频提审2600余次,显著提高了检察官的提审效率。
此外,他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拓展司法警察履职宽度。比如,出台《瑞安市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协助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开展公益诉讼业务执行职务规定(试行)》,实行一体化工作机制,开创由法警大队在协助开展勘验现场、协助询问人员、协助调阅卷宗、协助送达案卷等方面对公益诉讼工作提供紧密协助的崭新格局。
2018年,他带领司法警察大队落实公开宣告会警务保障,在公开宣告、公开审查期间,承担现场保护、警戒以及协助检察官做好证据材料的保管及法律文书签字核实等工作,同时将这一制度引入到基层,打开司法警察工作保障执法办案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