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秋过后 仍是登革热高发期
清理积水、做好防护是关键

    立秋过后 仍是登革热高发期

    清理积水、做好防护是关键

    本报讯(记者 陈成成 通讯员 钱丽珍)已过立秋,但是蚊子依然“来势汹汹”。记者日前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近期国内外登革热疫情升温,谨防登革热刻不容缓,市民要做好预防工作,清理积水灭蚊,外出旅游做好防护措施。

    全国登革热疫情

    较往年大幅升高

    据了解,今年全球登革热疫情形势非常严峻,柬埔寨、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疫情较往年均大幅升高。我省与柬埔寨等登革热流行国家交流频繁,尤其今年是中国-柬埔寨文化旅游年,人员往来比较多,大大增加了输入性病例风险。

    根据省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19年截至7月底,我省共报告291例登革热病例,数量是2018年同期的5倍多。2019年以来,我省每个月均有登革热病例报告,特别是6月份以来报告病例数急剧增高,其中7月份全省报告登革热病例数超过100例。

    据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温州市对外交流频繁报告病例数较多,其中多为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境外输入病例。我市蚊媒密度监测数据显示布雷图指数较高,存在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目前暑期已接近尾声,外出游客陆续回国,输入病例风险增加,加上最近雨水较多,天气炎热,有利于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的孳生繁殖。

    清理积水

    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流行季节是每年的6月至11月,其中8月至10月是高峰期。目前正值登革热高发期。专家预测,中秋节、国庆节即将到来,各地人员流动性增加,发生登革热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花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的唯一媒介,因此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防蚊灭蚊。”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蚊子繁殖力很强,生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最快7天便完成,其中卵、孑孓及蛹都在水中生长,到了成蚊才飞离水面,因此清理积水灭蚊是居家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措施。有些市民喜欢养水生植物,如果不及时换水,3至7天内便会孳生白纹伊蚊幼虫。饮水机水槽也是蚊虫孳生的常见地点,此外楼顶常年不用或失修的蓄水池和花园地表小型积水、地下车库消防井等,如果未做好防蚊灭蚊措施,也极易大量孳生蚊幼虫。

    外出旅游

    做好防护措施

    据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登革热,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用,治疗上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没有特效治疗药物,重症病例可出现严重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登革热可防可控,关键在于预防。易感人群尽量穿长袖衣裤,尽量避免暴露皮肤;使用蚊虫驱避剂,按照说明书使用方法涂抹于皮肤的外露部位,或直接喷洒在衣服上;避免在伊蚊活动的高峰时段外出(伊蚊吸血高峰在16时至17时,次高峰在9时至10时),早晨或傍晚注意个人防护。家庭中提倡使用蚊帐、安装纱门和纱窗等物理措施防蚊。另外,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用卫生杀虫剂防蚊、灭蚊。此外,眼下正值暑期出境游旺季,计划到非洲、东南亚等登革热高发区旅游的市民,到当地后一定要做好防蚊工作。

    健康人群被带有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有可能在3天至15天内出现下列症状:突发高热,发热可持续3天至7天,并可能伴有头痛、眼眶痛、骨关节肌肉痛等疼痛症状;可能出现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的皮肤发红,貌似醉酒状,或出现皮疹、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等表现,并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严重的可能休克甚至死亡。假如在登革热流行季节出现上述可疑情况,应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媒叮咬史,以便医生判断病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全民治水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远望角
   第00006版:云江潮
   第00007版:家周刊
   第00008版:家周刊
陈海云:
医者仁心传递赤诚援疆情
1500米道路景观带展新颜
瑞枫线美丽公路创建
二期工程进场施工
清理积水、做好防护是关键
影响交通的
不文明行为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3 清理积水、做好防护是关键 2019-8-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