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最新闻·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老服务业
缘何“叫好不叫座”

    养老服务业

    缘何“叫好不叫座”

    ■林南斌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温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公布的数据,截至“十二五”,温州纯老年人家庭人口达20.53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7.1%,空巢化程度居全省最高,预计到2020年,温州60周岁以上老人将达155.6万人。单从我市看,截至2018年底,60周岁以上老人已达23.5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8.82%。

    养老服务业是人口老龄化所催生的产业,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广阔的前景令各行各业对养老服务业这个“大蛋糕”垂涎三尺。于是,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并受到老年群体的“青睐”。据悉,我市现有养老机构50家,其中公办2家,民办23家,乡镇敬老院25个,有公办及公建养老床位1294张。

    然而,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却喜忧参半。据了解,只有少数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而多数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大量空置。有关数据表明,国内一些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率高达90%,而民办的入住率仅为50%,温州一些民办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仅为48.3%,我市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也不足50%。这种“叫好不叫座”的现象,直接拷问着当下的养老服务体制,养老服务业发展该何去何从?

    今年,我市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将《关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议案确定为一号议案,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市民政局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列入“局长工程”,强化顶层设计,加大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力度,养老服务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要如何实现养老服务业“既叫好又叫座”呢?笔者认为,不妨从破除“三个瓶颈”入手:一是瞄准“需求侧”,破除养老服务功能错配瓶颈。目前,一些养老机构服务模式单一,仅以日常生活照料为主,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项目个性化需求,且一些民办养老机构服务功能错配,设施陈旧、卫生状况差、管理服务水平不高,这样的养老服务机构怎么可能“叫座”?因此,必须要对标养老服务需求状况,提高养老机构建设标准,配齐配全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补齐养老床位不足和服务功能不全的短板,切实提升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二是瞄准“供给侧”,破除城乡养老服务业不均衡发展瓶颈。目前,我市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现有23家民办养老机构中,12家床位不足30张,最少的15张,且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高楼、湖岭等西部山区,养老床位远低于国家标准,高楼每百位老人拥有床位数仅2.4张。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严格落实养老扶持政策,突破民办养老机构融资困境,督促养老机构把扶持资金用在“刀刃”上,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公办及公办民营养老机构也要发挥兜底保障作用,为社会提供一定量的平价养老床位,有效降低养老负担。三是瞄准“政策端”,破除医养深度融合政策瓶颈。群众对解决老人看病就医问题非常关注。要满足在院老人的驻点医疗需求,实现医养护深度融合,就要制定医养结合工作方案,出台家庭病床服务制度,并实施医养结合改革试点,在一些养老服务中心利用医务室实现门诊直接刷医保卡结算,解决以往养老服务“只提供养老、不提供医疗”的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有话说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最新闻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玉海楼
   第00007版:车周刊
   第00008版:车周刊
14.6公里!安阳绿道体系已基本形成
愿伯乐与千里马常来常往
养老服务业
缘何“叫好不叫座”
水枪打黄叶
瑞安日报 最新闻·有话说 00002 养老服务业
缘何“叫好不叫座”
2019-1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