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和国不会忘记

    共和国不会忘记

    ■蔡权铭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82岁的瑞籍航天专家黄本诚,荣获了一枚沉甸甸的纪念章。

    提起科学家黄本诚,瑞安人就会平添几分骄傲。作为我国著名航天器空间环境工程技术专家,作为对各类航天器升天前进行严厉“考核”的把关人,黄本诚以“神舟七号”的太空之旅验证了中国空间技术的成功,也验证了自己的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写下瑞安人光耀星空的一笔。

    1955年从瑞安中学毕业后,黄本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铸造专业,1960年分配到中科院地球物理所二部工作。1961年,年仅24岁的黄本诚,接受我国第一批空间环境模拟设备任务。当时,空间环境工程是一门崭新的边缘科学,技术上一片空白,手头上没有资料,也没有可借鉴的东西。他没有动摇,带领年轻的团队开始逆风飞扬的艰苦征程,经过3年努力,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批KM1、KM2、BZ1等空间环境模拟设备研制任务,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做了整星与零部件的试验。我国第一颗“东方红一号”卫星、第二颗“实践一号”卫星,都在这批模拟器中进行试验,此后在1966年完成KM3设备研制。1976年,经过8年攻关的KM4设备建成,成为当时世界上5大实验室之一。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1987年根据我国发展载人航天的需要,由黄本诚担任KM6设备总计师,这是特大型空间环境模拟器,经过历时5年的论证,1993年批准立项,1998年KM6设备投入使用,现今已完成了“神舟一号”至“神舟七号”飞船的9次大型空间环境试验,还完成“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月球卫星,以及十多次大型应用卫星环境试验,总体性能达到国际设备先进水平,KM6设备成为当今世界上三大载人航天器空间环境试验设备之一。200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黄本诚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次,1984年荣立航天工业部一等功,1990年航天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他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授予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突出贡献奖。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空间环境模拟技术已成为一门新型学科,被称为“空间环境工程学”。黄本诚是工程的实践者,又是学科带头人。40余年来,他在研制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装置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创立并发展相关理论,先后主编与人合作撰写7部学术著作,并在国内外大型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百余篇、百万余字。他主编的《空间环境工程学》《空间模拟器设计》,被航天工业总公司评为优秀教材一等奖。这些著作是我国空间环境工程领域的系统著作,也是大专院校的系统教材。

    黄本诚重视教育工作,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17名,他们大都已成为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主任设计师等。1998年,黄本诚被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授予“培养青年人才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1年5月,《黄本诚文集》出版,其中收集论文74篇。

    黄本诚退而不休,依旧精神矍烁地活跃在讲坛上。他先后担任国防科工委空间碎片研究行动计划“十一五”专家顾问、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高级技术顾问,被邀请出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天大学教授。

    拳拳赤子心,绵绵故乡情。虽然离乡几十年,他不曾淡忘养育自己的小城,只要有机会为家乡效劳,总会尽心竭力。改革开放后,他帮助家乡建立起温州地区第一家软包装合资工厂,为瑞安电视台建立第一台大型抛物面接收天线等;2002年,母校瑞安市实验小学百年校庆,他欣然受邀向孩子们讲授航天知识,还特意为学校校史馆赠送了珍贵的火箭模型。

    为了表达对母校瑞中的教育之恩,2011年,由黄本诚等七人发起命名的瑞安中学“永丰七黄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毕业生。

    回顾黄本诚先生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不仅体现在工作成就斐然,造诣深厚,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而且深感他为祖国航天事业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人儒雅,和蔼近人的可贵品质。我们对他几十年来为航天事业忘我工作,竭尽全力的拼搏精神肃然起敬,他是名符其实的航天老黄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最新闻·远望角
   第00006版:云江潮
   第00007版:车周刊
   第00008版:车周刊
五星红旗是瑞安人设计
共和国不会忘记
六米街拉面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6 共和国不会忘记 2019-11-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