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放第二批自动体外除颤器
6台“救命神器”
将随车赶往救援现场
本报讯(记者 蔡玲玲)昨天上午,我市第二批自动体外除颤器发放暨首批“流动AED”启动仪式上,市消防救援大队、马屿消防中队、塘下消防中队、民安公益救援中心、叁叁零公益救援中心均领到了“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与之前我市设立的AED固定点不同,这6台AED(市消防救援大队2台)是“流动”的,随消防车或救援车携带,这也是我市首批“流动AED”。
据了解,今年,市红十字会在公共场所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载体、拓宽思路、扩大覆盖面,首度推出“流动AED”试点——在应急救援队和消防队伍中配备AED,让这个“救命神器”能够在救援的第一时间发挥作用。
市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杨亦坤表示,在他们过往的应急施救中,曾碰到过不少受困人员现场发生心脏骤停的案例。“现在有了AED,可以立即投入现场救援,为群众的生命保驾护航。”他说。
据悉,AED是一种可便携、易操作的医疗设备,用于对心脏骤停的病人实施心肺复苏,使用全程有智能语音提示及智能动画视频指导,没有医学专业技能的人也能很快上手操作。
据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SCD)的人数约54.14万,其中90%发生在公共场所或家庭,抢救成功率不到1%。当专业急救人员赶到时,常常在事发10分钟以后或更久,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如果在医疗急救人员到来之前,现场第一时间有人使用AED救命,可极大提高挽救生命的几率。
去年,我市启动了首批AED投放,共10台,分别设置在瑞安动车站、外滩健身点、瑞安水产城、市政大院、政务服务中心、瑞安中学、明镜公园、瑞安广场、新城吾悦广场、瑞立生活广场。今年,我市继续增设10台,除了6台“流动AED”,其余4台AED固定点分别设置在市十中、市户外劳动者驿站(瑞湖路232号)、陶山高速服务区、市看守所。
昨天的发放仪式结束后,设置AED固定点的相关负责人接受了AED维护、使用等相关知识的技能培训。“AED不仅是一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全新的现场应急救护理念。”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卢月丽呼吁,更多的单位、部门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现场应急救护普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