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榕树谭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病房“老铁”

    病房“老铁”

    ■叶蓓蕾

    没有三头六臂,至少有铜墙铁壁,四十出头的老阿姨此番牛皮吹破。医生肃面诊断后,人直接被镣上“手铐”,打入病房。命中注定有此一劫,也便坦然受之了。

    刚建的院区,病房整洁一新,硕大的落地窗,阳光扑喇喇拥入,如电动暖毯铺了一床,嘿,此处成我的暂居之所,顷刻间一扫满面愁容,祛除一身霉气。未等办理好入院手续,两位病友以目光迎接我这位“新病号”。

    12号床是75岁的老爷子,是这个病房的“钉子户”,住进已个把月有余,未见“搬迁”之迹。每天笑颜盈面,虽然每隔一日做一次长达4小时的血液透析,仍是一副乐天派的模样。老爷子是退休老干部,曾是拿笔杆子的文艺男青。每日最大的喜好是观看央视新闻频道,从不换台,妥妥一枚铁杆粉丝。旁人如同日日“学习强国”,熏陶之下,时政要闻,民生时事,社会热点,全了然于心,一病房人时常就某一话题畅聊一番。老爷子走路微跛,是中风留下的后遗症。当年他也是一名健硕的壮汉。老年人,高血压引发中风,最忌摔。老爷子偶尔起来走动,肩头一高一低,慢慢踱到落地窗边,眯缝起眼,看到阳光暖融一室,便满足地唠上一句,今天的太阳真好。他的眼力不甚好,账单要拿到阳光底下,凑近眼睛,然后对着上面形同蚊虫的数字,一番细细地核查。眼力不好,耳力其实也在衰退,为避免影响到我们,他总是将电视音量调到最低,然后贴近,似在窥听。我们便佯嚷声音太轻了,然后让他心安理得地靠在床边看。陪床的阿婆也70有余了,瘦小却精干,照顾老伴的一日三餐,无微不至,就连散个小步,二老也是手牵手,伉俪情深。

    医院早餐标配是两个大面包,我们称其为傻头包,两个硬撑下去,非傻也成憨,每餐一个已是极限。阿婆是个节俭之人,见到剩粮便会默默攒起来,悄悄藏到落地窗边,将水份沥干,待周末顺捎回家喂鸡鸭。病房常有护士来查房,卫生在其内,我们便伙似帮凶,撩起半边窗帘加以遮掩,回回蒙混过关后,总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13号床三度“易主”。老主顾是六十出头的叔,强悍,一张嘴便是大嗓门,说出来的话十头牛也拉不回,跟老爷子聊起新闻话题更是乐此不疲。看到屏幕上的不平之事,便立马横眉竖眼,将其抨击得体无完肤,着实一“愤青”。把这位“愤青”换走的是一位来体检的阿婆,瞧不出病态,但干咳不止,鼾声一夜,扰得老爷子一宿未眠,次日看新闻都提不起劲儿来。这位阿婆住了两夜,提着两大袋药便利索出院了。人走,茶未凉,第三位主登场了,因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照他的话来讲,走路像跳舞。这位50来岁的哥,亦是乐活一族,抖音甩得如同他的血压,这也是他入院的原因。爱听歌爱唱歌,病房跟着他旋律,动感十足,一度让人怀疑进入大妈广场,当然他放音乐是有时间点的。这位哥是个闲不住的人,除了例行检查特殊治疗外,其余时间大多在外闲逛,能使他乖乖就范的唯有血压指标。即使卧床片刻也不得安闲,戴着耳塞憋着喉咙哼听,情难自抑时不自知地唱出声来,那音调能扭出个十八个弯来。邻床的老爷子跟老婆子打趣,是不是在睡唱呀?人家哪是睡唱,分明是在明唱,令人哭笑不得。抖音哥有个小他一岁的媳妇儿,虽然也有点残疾,但样貌不艳俗,老夫妻仍像对小年轻,时常头碰头,耳塞一人一只,哼哼呀呀的,可谓夫唱妇随,令人生羡。

    14号床的我,他们称呼小叶,有时也调侃叫老师,他们眼里的我是个“要好”的人,喜欢坐在阳光里,闲了安静地抱着书看。每天一大早他们就看着我给花换水,剪枝,修叶,把病房整得像花房,医生护士见了频频点赞,连称“最美病房”非你们莫属,我们几个笑得眼里都是阳光。

    医生对老爷子未正式下“通关文牒”,抖音哥前日晚血压飙升至190,病房“老铁”们本约好一起出院的,终究不成行。二老铁无奈笑笑,只得继续留守。生活似炼丹炉,面对环境的优劣,我们已学会坦然面对,每一种境况都是对自我的考验,更是人生的历练。

    病房是一个小社会,病人都是一本书,折射出人生百态,了解到世情,见识了人心,充满温情的病房何尝不是文明社会的缩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智创仙降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榕树谭
桂花树下的邂逅
病房“老铁”
月里姆
晚霞
瑞安日报 榕树谭 00004 病房“老铁” 2019-11-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