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中一隅
■郑海斌
立冬后的瑞中,在晨曦中别有一番风情。
过了瑞中桥,沿着小河向西行走,未到半里外远远地便能看到一条笔直的步行道。晨间漫步,有些凉意,慢悠悠地走在这条步行道上,眼前突然为之一亮!那步行道的右侧被一小片流线型区域的白色细石紧密覆盖着嵌入在绿色的花丛中,点缀了整个精致的草坪。几棵郁郁葱葱的荷花木兰有序地挺立在整整齐齐的沿街草间,伴着嫩绿的天门冬、开着小花的大吴风草、在清晨的微风中轻轻地摇摆着,甚是可爱。
步行道的末端有一处轩榭坐落在小河边。围着轩榭环视。定睛一看,轩榭门楣下挂有一块黑底绿字的牌匾,名为“听雨轩”。轩榭不大,类似于歇山式的轩顶上覆盖着片片古质的蝴蝶瓦。轩内呈矩形,轩中两面设有朱红色的美人靠,在轩榭的侧面两根柱上镌刻着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一幅楹联。上联为“春风大雅能容物”,下联为“秋水文章不染尘”,此联不正包含着瑞中经历百年风雨之后仍超凡脱俗的意境吗?
站在小轩间,凭栏远眺,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微风吹拂着河水泛起粼粼波光,整个人仿佛又置身在和煦的春风里。清晨野鸭这时早早地来到了水草中,像捉迷藏似的从长长的水草里探出了头,伸长着脖子“嘎嘎”的几声叫。几只正在觅食的白鹭沿着河面从水上轻轻地掠过,惊的野鸭们纷纷躲进了水草中。
听雨轩边矮小的围墙也是极有意思的,几块半弧型的水缸紧紧贴着墙面像从墙里长出来似的,缸里的荷花在水中也伸着细长的脖子摇晃着脑袋,窥探着校园这一角优美的景色。那逼真的石磨与古井只隔一米远,在这区区一隅之中增添了许多古拙的气息。
听雨轩并不孤单。轩前的石板路平行着步行道一直向前方延伸着,它与爿爿月洞门、山茶花盆景、“躺”在石缸中的睡莲,带着露水的灰莉将这一“寻常巷陌”层层隔开,重现了苏派的园林诗画的意境。
走过最后一爿月洞门,眼见一面六十尺,高一丈的弧形“城墙”横亘在眼前。墙楣上刻有书法家孙宁所题的“茶花园”三字。墙壁皆以青砖一块块堆砌,墙顶上下两排青砖微微突出将花型图案夹在其中,墙壁高处左右两侧则有精美的花墙洞,墙面上多处镶有祥云、瑞兽等图腾石刻,近而观之尽显得高大、古朴之气。与“城墙”相呼应的便是右边景观假山与小池。小池不大,常年水声汩汩,鱼儿时而出来嬉戏,时而躲在假山之下。
你一定要去瑞中的茶花园里去瞧瞧,那里的绿意会从春天一直延续到整个冬天,又会从冬天转入来年的春天。
迈入茶花园,你便能闻到一阵阵清幽之气,那是春天的百花香?不!那是立冬后茶花氤氲的气息。在这别具一格的茶花园里,那一排排高高低低的石板凳上端坐着一盆盆大大小小的盆景,它们竟像学生一般井然有序排列着。驻足在这片红绿交接的树丛中,你甚至会忘记这已是个立冬时节。
在茶花园内,盆景以山茶花和杜鹃花最为常见。山茶花是“傲慢的”,它才不管你是春夏秋冬,一片片嫩芽朝气蓬勃地向上冒着尖儿、一颗颗花苞挺立在两片树叶之间,一副敢与严冬相较量之气势,无不显示自己的青春活力。
杜鹃花在园中也不甘示弱。这山里寻常可见的“草根”之花,原本只在春天里开放,在过完整个春天的辉煌后,却仍然把花儿开得那样绚丽多彩。你瞧那清晨的寒露挂在朵朵粉红花瓣上,在阳光的照射下似皇冠一样光彩照人,尽显“我花开后百花杀”之态势,在这里尽情地展示着它“映山红”的独特魅力。
茶花园、听雨轩、月洞门、步行道俨然是瑞中的优美风景一处小小的缩影,当步入在严冬后你长叹一声“长恨春归无觅处”之时,不妨也转转瑞中这一隅之地,你会突然恍悟,原来春天早早已地转入此中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