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一本书
■李浙平
国庆节前,在慈居陪母亲闲话,母亲谈起近日所看的电视《我们走在大路上》,建议我抽时间观看。母亲说:“电视上介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不知道新华书店有否卖。”我说:“网购快。”随后便在网上找,没找到。母亲笑道:“可能还未印出来吧?”对母亲的问题,我无法回答,但记下了要给母亲买到这本书。
次日,我上班不久,保洁员送来《人民日报》,我在第5版看到大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一阵惊喜。还未及阅读,便拨电话告诉母亲。话筒里传来母亲喜悦的语音:“能否带来看看?”中午下班后,我带着报纸前往慈居,母亲正准备用餐,见到报纸,马上去里屋拿来眼镜戴上,翻阅起来。看了一会儿,母亲说:“就是字太小了,看起来有点吃力。以后还是要买一本书来看。”
那天我在值班,看窗外飘起了雨丝,想起和母亲约好要去慈居用餐,因值班不能离岗,就打电话告诉母亲中午不能去用餐了。母亲说她刚从万松路的新华书店回来。原来母亲到新华书店打听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这本书。可见母亲对于这本书的期待。
国庆长假结束后,我渐渐淡忘了这件事。某日中午,我在慈居陪母亲用餐。母亲拿出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的报纸给我,然后说:“你也认真看一看,有许多事情你是了解的,也有相当多的内容你是不知道的。我在上面都做了记号。通读了大事记,你对新中国的重大事情就会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5.5个版面上,母亲用红笔划了密密麻麻的杠杠。我为鲐背之龄的母亲如此认真地学习而心生崇敬,也为自己能时常聆听母亲于工作、学习、生活方面对我的教诲而感到幸福。
或许,说到母亲的慈爱,这只是我作为儿子的体会。但感受在母亲的慈爱中还有无限的人生启迪,则是我站在同事的角度去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作为物资局下属单位的仓库保管员、统计员,到后来调到局机关和母亲同在一个科室,我的工作状况一直是母亲关注的。从最初母亲为我准备仓储管理知识的书籍,到母亲为我讲解物资流转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再到母亲让我阅读世界物流研讨会论文集,母亲在我每个工作岗位转换点上都为我开启一扇知识的大门。母亲时常教诲我“工作的路要靠自己走。只有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就能在每个平凡的岗位上有所作为。才能不负光阴,虚度人生。”母亲的话就如声声警钟,让我明白人生的努力是需要一以贯之的。干了一辈子物资工作的母亲在退休时,拿出一叠手抄的资料,对我说:“这套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资料,前后花了我好几年时间整理而成,都从一个又一个企业的实地调查后整理成的,曾是局里编制物资分配计划的主要参考依据。现在市场调节的份额越来越大,其作用减弱了。”当时我并没有重视这套资料的历史意义,随着物资计划分配的最终取消,这套资料也遗失了。
母亲退休后,曾参与整理《瑞安物资局大事记》。我记得那段日子正是炎炎夏日,母亲每天准时来到编写大事记的临时办公室。办公室很破旧,只有6平方米,摆了两张办公桌,母亲每天在这里面工作8小时。几个月下来,《瑞安物资局大事记》初稿形成(二十多年后,我在一堆旧资料里见到这本大事记,还是初稿样子,而当初截止年份以后的大事记内容没有新的补充。随着机构改革,曾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物资局,其历史渐渐淡出社会的视野,如今人们对其曾经的往事也越来越少知了,更何谈借鉴。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缺乏完整的大事记)。就在母亲准备作补充修改时,编写大事记的工作中止了。母亲最后一次到办公室将《瑞安物资局大事记》又看了一遍,将门钥匙交回给办公室工作人员。我在送母亲出物资大院途中,母亲对我说:“这件事以后要靠你们年轻人去完成了。一个单位不能没有大事记,许多事情随着人事的变化都是要被忘记的,只有留下了大事记,后来的同志才会对过去有所了解。”我望着母亲的背影,突然于心里升腾起强烈的崇敬。如果说在此之前对于母亲的感情只局限于亲人的血缘关系,那么此时此刻让我体会到的是一位同事长者对于工作的责任心与使命感,由此深深理解了从前母亲反反复复地叮嘱与教诲。多年后,我将母亲对我抚育教诲弥久逾深的烙印书写成一幅“慈母良师”的字。
离开工作岗位闲居在家的母亲,凭着对往事的回忆,以她从黄岩粮食局调到瑞安工作那时候开始,将家庭的一些大事逐年逐事进行记录。读着母亲用心写下一段段往事,常常会让我重新思考一些人生问题,去体会其中的酸甜艰辛,坚持耕读的家风,享受生命道德的魅力。母亲做这件事,只是想让后辈不要忘本,明白自己是从何处来,如何善待平常生活的点滴努力,谨守家庭之间无私的爱。就如母亲向新华书店预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的用心一样,她希望后辈都能够从中了解新中国的发展历史,这是母亲对她的后辈一份美好愿望。而从母亲期待这本书的过程中,让我体会着母亲的爱国热情,所以母亲有快乐。
在我生日的前日,我终于从新华书店购到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19年9月)》。我在该书扉页上题道:“今年九月,母亲便询问有此书否。九月末,母亲由《人民日报》读到刊发之全文,并作笔划提示。后来又多次向新华书店询问此书之出版,并预订八册,欲分赠后辈各户以学。我为此曾撰文《期待一本书》以记之。今天,我途经书店顺便一打听,购得此书。明日乃我生日,以此书奉慈母,权作母难日之礼。”在我的童年与青年时代,母亲给我买了许多书,让我读书获智。在我生日这一天,将母亲时常惦记、念叨的这本记录新中国重大事件的书,作为母难日的礼物赠与母亲,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就是牢记慈恩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