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不停歇 建设再深化
今年,我市文明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记者 潘虹
道德典型培育成绩喜人;暑期快乐营,惠及近万名未成年人;移风易俗再深化,率温州全市之先为已建成的33家农村家宴中心提供最高500万元的食品安全保险……2019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中心)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全市上下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巩固和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在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取得佳绩。
2020年,文明脚步不停歇。市委宣传部(市文明中心)将以实施“百日攻坚”行动和“文明好习惯”养成两大工程为抓手,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不断提升公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瑞安文明城市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为加快打造“城人产”融合发展的至美瑞安,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2019年工作亮点
曝光台与红马甲呼应
全力打造更高水平文明城市
随手一拍,用镜头记录文明或不文明行为,让文明行为渗透到每位市民日常行动中,全员参与维护瑞安的文明城市形象。去年,我市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提升工作会议,对文明创建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深化,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人抓、有人管”;举行了瑞安市《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周活动,全面贯彻落实《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设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和文明行为“亮相台”栏目,持续开展不文明行为曝光活动和文明行为亮相活动,并由公安、执法等部门牵头加大对影响交通、公共环境及公共秩序的不文明行为管理力度,已处罚6万余起。
有事问问红马甲。去年,瑞安街头的“红马甲”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我市通过推进文明交通、文明排队、文明餐桌等“六个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文明礼让 为爱而行”活动,组织文明单位、机关党组织、社区组织、志愿组织、驾驶培训学校和主要交通路口“五个一”结对开展志愿活动,全年约开展2000余人次文明志愿劝导。
榜样激发向善的能量
道德典型培育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群体,从群体到品牌,去年我市好人群星闪亮,汇聚起了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全年共有15例(19人)入选温州好人榜,2人获评温州市道德模范,4人入选浙江好人榜,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推荐名单、第八届“浙江孝贤”提名奖。
去年4月,“最美温州人温州好人”走进文化礼堂暨颁奖典礼活动在我市举行。活动现场,我市筹建的全国首家市级民营企业道德共建联盟揭牌。去年,我市葵园·流动未成年人综合服务项目还荣获浙江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特色活动多点开花
着力打造未成年人成长乐园
吃住山村,诵经学礼,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懂得孝道与感恩……去年寒暑假,我市孝德文化夏令营、冬令营如期开营,该活动自2016年举办以来,已成为我市好家风建设的保留项目,得到家长们的高度赞扬。此外,每年的“春泥计划”暑期快乐营活动,陪伴着未成年人快乐成长,迄今为止我市已举办了九届,累计参与的青少年超过18万人。
用经典诵读的方式开启新学期。去年9月,以“爱我祖国,经典传诵”为主题的全市开学第一课直播活动上线,全市近10万名中小学生同步收看。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市委宣传部(市文明中心)还承办了温州市“向国旗敬礼·寻红色印记”主题教育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课堂搬进国旗教育馆;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 不忘初心使命”红色寻根之旅活动,不断激发未成年人爱国爱乡情怀。
减轻群众甜蜜负担
深化移风易俗推进基层文明创建
甜蜜负担,轻了!去年,我市召开移风易俗再深化活动,推广“新中式”婚礼礼仪。活动当日,率温州全市之先为已建成的33家农村家宴中心提供最高500万元的食品安全保险。据统计,我市全年新建成20家农村家宴中心,一年来我市喜事新办500多例,节约操办费用超1亿,极大减轻了群众的甜蜜负担。
以乡风文明之“淳”滋养乡村振兴之路。去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中心)探索推进文明村套改工作,套改后全市现有国家级文明村3个、省级10个、温州级140个、瑞安级164个,县级以上文明村比例为75.3%。
2020年工作思路
两项行动统筹推进 确保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让细节更精致,让习惯更优良。今年,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总评之年,我市将继续实行“领导推进、督查考评、责任追究”三大创建机制,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同时,我市还把标准放高,从细处着眼,列出具体的问题清单,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小区文明、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工地环境、校园环境、公益宣传、窗口服务、文明习惯”等“十大提升”行动,逐项抓好整治提升,着力补齐文明城市创建短板。
文明创建,群众是基石。今年,我市还要着重抓好“文明好习惯”养成工程,聚焦日常生活“关键小节”,聚焦防疫文明素养提升,引导人们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养成“文明就餐”“文明出行”“垃圾减量分类”“排队守秩序”“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养犬”“随手做志愿”“重信守诺”“办酒不铺张”等十大文明好习惯,在全市形成健康向上的文明社会风尚。
“志愿红”点亮街头 扎实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
在瑞城,随处都可见他们的身影,那一抹红,点亮瑞安街头。今年我市将挂牌成立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组织开展全市志愿服务工作,构建志愿服务组织、培训交流、典型培育三大体系,并成立瑞安市、乡镇街(部门系统)、村社区三级职业服务队,实现志愿服务组织全覆盖。
志愿活动要有特色,可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动实现“全城志愿·全域文明”。同时,组织志愿者进文明单位、进服务窗口、进农村社区、进车站码头、进公园广场志愿服务“五进”活动,把学雷锋志愿服务贯穿到生活中,营造“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社会氛围。
以移风易俗为抓手 基层文明创建向纵深推进
移风易俗工作持续向纵深推进。今年,我市将结合防疫防控相关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有关部署,将继续巩固移风易俗改革攻坚年行动工作成果,推进移风易俗深化年行动,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简办红白喜事,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群体性活动。
同时,我市继续以文化礼堂、居家养老、集中办丧点为主阵地,继续加大农村家宴中心建设力度,至2020年底全市要建成100家以上的各类家宴中心。完善农村家宴中心放心厨房长效管理机制,推行农村家宴中心聚餐保险制度,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严格执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的报备制度,发挥好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组织作用,真正实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提质扩面工作。加强对辖区内行业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辖区内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动员文明单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文明创建活动。
打造“最美”红色品牌 培养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让“最美瑞安人”成为瑞安的红色品牌,今年是瑞安市第七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年,深化“发现、宣传、关爱”体制机制,深入推进道德模范、感动人物、身边好人的选树,运用巡讲巡演巡展等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宣传展示先进典型事迹,贯彻执行相关道德典型礼遇关爱制度,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厚植社会道德土壤,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着力培育崇德向善的良好道德风尚。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今年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立体育人空间。以推进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原有“春泥计划”活动点和其他已建成的活动阵地,整合当地乡村学校少年宫资源,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在未成年人中创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线上、线下活动。另外,还要充分发挥村居(社区)心理辅导室的作用,助力形成全方位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