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榕树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逢佳节

    每逢佳节

    ■徐立

    上古时代,还没有文字时,人们习惯“结绳记事”,把重要的事情和日子用绳结的形式记录下来。设若一年就是一条绳子的话,那节日就像绳上固定的绳结,是掐指可算的重要日子。

    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意义。有的节日是在追慕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常常藏驻先锋先烈们的血泪,抚今追昔,告诫时人要更珍惜眼下的岁月静好,像国耻日不外如是;有的节日是在借这一天弘扬某种价值观,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每年都专门腾挪一天光阴的价值观,何止重逾千金?像妇女节、劳动节就是如此;还有的节日则充满温情,像母亲节、教师节等,让我们对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心怀感恩。无论哪种,最终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纪念。

    中国人是爱过节的。今年的夏至赶上了父亲节,一转眼又闻着了端午粽香。这样密集的节日,每一个,都有要纪念的人或事,有一段该感铭于内的时光。当然,若较真起来,将全世界的节日都过一遍,365天哪里够用?一条绳子长满了绳结,那结绳记事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节固然要过,但最好是能精挑细选一番,过过有意义的“佳节”。

    我手头这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陈思义主编的《每逢佳节》,就很适合作温州人的“过节指南”。全书42万余字,所选37种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简介、历史、风俗乃至于相关诗词等,配上丰富多彩的图,既是文学与视觉的盛宴,又是百科全书式的节日知识工具书,当得起“佳节”二字。无论想了解某个感兴趣的“佳节”,抑或无聊了信手翻一翻,都能开卷有益。

    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文化式微,节日商业味渐浓文化味渐失,不少人疾呼:节日味淡了、没了。因此,找回传统节日,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任务。书中选取的“佳节”,如春节、元宵、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就占近一半,还列举了几个温州地方的“佳节”,如拦街福、拦垟福等,我们很能感受到编者的倾向。这也自然,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的人情纽带,爱情亲情,生离死别,不同的节日包含不同的生活情绪。一系列的传统节日,就是一部中国人的生活简史。《每逢佳节》从历史故事、思想传承、风俗礼节、生活方式等方面,全方位讲述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配以取材本地的相关节日活动插图,精心呈现传统节日之美,对找回我们的传统节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当然也有国际化的“佳节”,书中所选,都是“高大上”。这些节日的公益属性和社会意义远大于其符号本身,其中有提醒,有呼吁,有劝导,更有督促。提醒人勿忘亲人、勿忘历史;呼吁人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劝导人尊重他人、懂得感恩;督促人注意健康、培养良好习惯。如护士节传颂南丁格尔的事迹,感恩广大医护工作者的付出和贡献;母亲节、父亲节思考亲情之伟大,领悟百善孝为先;读书节宣传阅读的益处,启发人培养长期的阅读习惯。此外,还有诸如会市、美食节、旅游节等各地时间不一的节日,恰似中西大餐之余的可口点心,作为忙碌生活的点缀,也别有一番风味。

    好多人喊着,生活要有仪式感。仪式感不是餐桌上的一杯咖啡,也不是咖啡杯下多出的那一方餐巾纸。真正的仪式感,应该是好好对待生活,遇到“佳节”好好庆祝,打个记忆深刻的“绳结”。

    既如此,我建议不妨就打开《每逢佳节》,怀抱钱穆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用心温习每一个节日,从行动到仪式,从仪式到情感,体察中国传统文化生成的规律,体验我们生存的真实世界。这样的话,佳节又何必重阳?佳节是你温柔以待的每分每秒,是每次静心翻阅的小时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在现场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最新闻
   第00005版:最新闻
   第00006版:玉海楼
   第00007版:榕树谭
   第00008版:家周刊
每逢佳节
陪女儿高考
云岭遐想
瑞安日报 榕树谭 00007 每逢佳节 2020-7-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