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云江潮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次当“编辑”

    第一次当“编辑”

    ■林南斌

    生活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味也不能少。在岁月的长河里,有些事枯燥乏味,激不起一点涟漪,但感觉很有意义,令人回味;有些经历如同流星般稍纵即逝,却留在了记忆的深处——就像我第一次当“编辑”的经历。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大中专院校中第二课堂非常活跃,同学们像“打了鸡血”,在各自喜欢的学生社团崭露头角,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写手如云的绿溪文学社向我伸出了“橄榄枝”,当时文学社负责校报《绿溪报》编辑工作。一位热心的校友向指导老师季春芳推荐了我,于是,我在文学社“潜伏”了一个学期。

    在社长的指点下,我们按照四开四版的尺寸进行放大,然后用带格子的作文稿纸拼接成一个平面,写稿、改稿、排版全在拼接成的平面上完成。编辑工作是苦活、累活,那时候电脑还没有普及,编辑工作全靠手工完成。整天蹲在一个又小又窄的房间里,眼睛盯着版面看,没有完成就决不离开。于是,一边在稿子上涂涂改改,一边计算每个版块的字数,因为某个版块字数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版面美观度的。

    排版让我绞尽脑汁,为避免视觉疲劳,我把每一期的版面都设计得不一样,讲求灵活多变,等排版、校对完成后就送到校外印刷。排版时,经常会碰到稿子偏长的情况,我便大刀阔斧地进行删减,有时候整个版面都是我红笔圈圈点点的痕迹。一次,我兴冲冲地告诉某同学其文章发表的消息,他找了半天,然后苦笑着对我说:“这是我的文章吗?”令我啼笑皆非。但更令人着急的还是文章篇幅过短,使版面留出空白来,那时没有广告插花,真让人一筹莫展。一次,我无意中看到一则现代著名小说家张恨水“补白”的故事,据说张恨水就任《南京人报》副刊《南华经》主任期间,报纸有一版留有一小块空白,他急中生智,口述一首打油诗——《编辑部的故事》:“楼下何人唤老张,老张楼下正匆忙,时钟一点刚敲过,稿子还差二十行……”于是我深受启发,此后短诗“补白”便成了家常便饭。

    编辑校报时,缺稿源是令人头疼的事。学校里写稿是没有稿费、全凭爱好的,稿荒的情况时有发生。一天我突发奇想:伟人毛泽东在年轻时曾主编《湘江评论》,他的才华惊艳了那个时代,据说报纸中三分之二都是他的文章。虽然我才疏学浅,不妨也东施效颦、以勤补拙吧!于是边编辑边“爬格子”,经过一段时间努力,终于独占了某一期校报的“半壁江山”。“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也是因为那一段亲身经历,使我对文学兴趣渐浓。

    编辑了五期校报之后,我最终还是离开了文学社,选择了跟我专业密切相关的社团。但是,编辑校报的这段经历,却使我受益匪浅。时至今日,各单位都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我却我行我素地保留着手工写稿的习惯。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独坐在书房的台灯下,铺开带格子的作文纸,开始思绪飞扬,别有一番乐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阳光卫生
   第00003版:阳光卫生
   第00004版:云江潮
纪念四公许铸
夏天的记忆
第一次当“编辑”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4 第一次当“编辑” 2020-8-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