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
■乔休
曾经喜欢一首欧美经典民谣,叫《离家五百里》,歌中表达的那种沧桑感,会让年轻时的心战栗。歌中是这样唱的:“如果你没有赶上我的火车,你会知道我已经告别,百里之外,你可听见车笛在响?一百里路,二百里路,三百里路,我已经离开,我已经离开,一无所有,身无长物,我只有离家五百里的路。”至于现在如果还坐绿皮火车,要么是非去比较荒凉的地方不可,要么是略显矫情的举动。
我国早期火车车厢是绿色的,因此很直观地称为绿皮火车。火车的发展史,完全是一部风云变幻的时代写照。1804年,英国的矿山技师德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时速为5至6公里。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推出在轨上行驶的火车,到后来出现第一台电力机车,彻底改变了人们骑马(或以其他牲畜为主要动力)的出行方式,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动车、高铁。
选择坐火车,其实只是因为对方邀请函上写明,火车几点接车,所以一时起兴,就去买了火车票。
2007年9月,从长沙到衡阳,我半夜起来排队买火车票。满车的人,挑担子的,背大包的,比比皆是。一个人躺在硬卧上,看车外夜色朦胧,灯光一明一灭。昏昏欲睡,但时常被轰隆隆的车轮和铁轨相摩擦声惊醒。不断有人上厕所,或从这一节走到那一节,挤过身边。旁边有旅客在悄悄说话,有一对是情侣吧,似乎在拌嘴,压低了声音,不断挑衅推让求饶解释讨好亲昵,好有情趣。我自己都觉得无聊,听壁脚似的,但是声音冲击过来,又没耳塞把耳朵堵起来,只好继续充当无聊的人算了。
真正意义上的小火车,我也坐过一次。1985年去绍兴地区漓渚铁矿外调,看到厂区内满地跑的小火车,我们兴致勃勃,矿领导便邀请我们登上驾驶室,体验一下司机和司炉热火朝天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热情。
火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发挥着巨大作用,彻底改变人类的运动半径。火车一直是热门的行业,尤其是在春运期间。到现在,绿皮火车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对行业中人来说,心理落差还是很大的。后来有一次,我有过一个人坐一节车厢的凄凉感受。一节118人的车厢,只有我一个人乘坐,这种待遇不是一般的牛,不是专列胜似专列。想起往年春运时,帮湖南员工回家,求爷爷告奶奶买火车票,多难哪。恍如隔世。
那天,火车不快不慢地开着,开了窗户,凉爽的春风徐徐吹进来,相当舒服。此时此刻,可以触景生情,回忆许多坐火车的经历。
列车是从安徽合肥发过来的。问列车员,是否都是这样的情景。她说,列车经过浙南,本来就不抱太大的希望。浙南人有钱,时间观念强烈,现在出去做生意谈业务,基本上是坐飞机、快客,或者自备车了。只有到了金华站以后,车厢里才有可能满员。
列车不断停下,要避让对面的列车。好不容易到丽水,有几位旅客应该是回家,上了车,大手大脚地,摊开食物饮料,大吃大喝,大声说笑。车厢里才有些热闹起来。有列车员走来走去,有的推着手推车,叫卖午餐、零食、书报,推销观赏性货币。乘务长认真巡查身份证,一个个旅客检查过来。要了身份证,拿一个小机器,按进号码或者姓名核对。
过好几个站,我旁边来了一位中年妇女,似很有经验,还没坐下,就先把大包塞进头上的行李架,然后噼里啪啦把手中的杂志、矿泉水、零食,放到面前的小桌板上,脱了鞋子,把脚伸到我身边的座位上,说,这些人真是不懂规矩,停站怎么可以上厕所。我想,是对我说话吗?我回答,好像有规定,但是列车员不管事,那就没办法。
她那脚丫子,一直搁在我旁边的座位上,根本没意识到我的不快。或者已经意识到了,也根本不在乎。想想已经几个小时过去,幸亏马上就到金华西站了,所以我站起来,提了包,索性自己走开好了。
幸亏当时我处于半休息状态,早到,晚到,就那么回事,要不然真要后悔选择火车。从中午10时30分,坐到16时2分,不是一般的慢车啊。一出火车站,我火速去买返程快客汽车票,再也不能那么等。虽然一直觉得时间用不了,人生也苦短是不是?这是解释相对论的最佳案例。
话虽这样说,但依然觉得,坐绿皮火车,还是相当风雅的,有时会喜欢火车带来的文艺感。绿皮火车,始终伴随并推动历史,隆隆向前迈进,它曾经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而来,发挥异常巨大的作用,而今,又随着历史呼啸而去。从新闻里看见,许多绿皮火车已经含泪挥别,退出历史舞台。人类历史,就是如此更新换代。这是时代的抉择。
百多年间,许多作家、摄影家、电影艺术家,特别喜欢写火车,拍火车,并推出许多佳作名篇。火车串起许多人生,让人忆来,也是心旷神怡,回味无穷。火车隆隆开走,却留下许多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