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桂香意
■李浙平
寒露前某日,与妻行经小巷,妻忽然说:“桂花好香。”我止步扭身一看,数米之距,矮墙之内,一株桂花树蔓枝出墙,稍显疏落的叶子间,正开着星星点点的桂花,阳光照来,那丹色特别耀眼。桂花香,由这些小小的花蕊,弥漫了整条小巷,令我顿感神清气爽。其实,桂花香原本就在那里弥散,只是我没注意到,经妻一语点醒,方觉这桂花香,淡雅中有一种幽韵,即便我走出小巷,仿佛它还在身旁,真是衣带桂香随步远。
记得好多年前,我回黄岩老家探亲,表弟带我到宁溪游玩。宁溪是母亲曾祖出仕前的居住地,山清水秀,草木蔚然,黄岩石就在这里的大山中,黄岩由其美而得名。我到了宁溪,便有怀古的亲切感。表弟带我在宁溪看过山,玩过水,尝过山中美食后,沿长潭水库返回县城。在途经一村,突然有一阵芬芳绵绵的桂花香,由敞开的车窗扑来,车厢里顿然充满醉人的香气。表弟说,这一带的公路两边都植满了桂花树,到了桂花盛开时节,有好多城里人来赏桂闻香。当时恰是桂花盛开的时节,只见车窗外闪过的是花的丹红,一大片接一大片,似乎不曾有间隔,而绿叶的影子都尽然消失。于是,在我的建议下,表弟将车停靠路边,我下车看桂花。这是一片桂花的海洋,远近都是丹红的热情,近看枝叶间绽放的花朵儿,像醉红了的靥那样精致可人。远望又仿佛是织满丹线的锦缎,悠悠地飘动,更不用说花香的弥漫,是怎样的一种美了。用宋朝杨万里的《咏桂》“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来赞美这满目望不尽的桂花,我觉得特别应景。只是当时无月,便缺少了月下赏桂的雅趣。一阵山风微微而至,真应了香气袭人的美好。我看不见风从何方来,却因了这风中时而淡雅时而浓艳的桂花香,又觉得这风也像游人一般,恐心急了赏不到丹香美妙,恐迟慢了又被丹香弄醉,便这样时急时慢,充满了留恋的风姿。
八月秋意如冰轮清凉,尚未有寒肃之凌。而这时候,桂花树正当枝头叶茂,繁花如星,这无数香的精魄便借了丹色的姣容,一缕接一缕的袅娜成天地之间的香韵,像《诗经》里一首又一首不绝的美句,从古到今,悠然闲意地从容而来,让天空弥漫着桂花之心,让大地沉淀了桂花之液,于是,桂花香就在这秋意里,这生命绽放出最灿烂的光景。我仿佛于那万丛花影里,又见美丽的女子,将一枝桂花摘到手中,又偷偷地递给心仪许久的小伙子,一段终身的相许,在这一刻酿作清幽的桂花酒,那一次的风情万种,醉了今生,醉了来世。于是,我又想到那很久远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凄美了。
是的,在赏过桂花如火般的热情绽放,在闻过桂花如水般的清香送远,我觉得桂花的美,在我的心里,总是一种凄美。且不说劲风袭来,吹得点点桂花,瞬间将一地青草铺成落红万千,生命何其脆弱,令人惋惜这相思泪般的落红。便是碾成花沫为美食添香,又有几人,珍惜这点点丹韵的最后一艳。能够惋惜于桂花,能够珍惜于桂花的,或许只有感时伤怀的文人了。只说那被誉为南戏鼻祖的高则诚,于《琵琶记·丞相教女》中一句“回首庭前,凄凉丹桂好伤怀”,便教人唏嘘不已,那庭前丹桂,会是怎么一番景象呢。
我欢喜于满树桂枝丹花艳,我也曾感伤于桂花落红无人问,这是生命的无常,欢喜也罢,感伤也罢,谁也无法改变自然的法则。总是因自己的心情,去作一些感慨于桂花香意的美,即便是悦心,还是凄婉,其实也是心性不可更异的法则。好在今岁桂花开了,香了,落了,来年又会有花开、花香。在开开落落的点点丹红中,将桂花的美镌成永恒的回忆。而那桂花香意,便宛若云霓,来去逍遥了。那么,借向秀、郭象的《庄子注》中所说的“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足可释然观花闻香者徒生的惋惜与珍惜者心念了。由此一想,我当初所画的农妇晒桂花,自题“太阳照桂树,耀目满园红。藏得香如诗,寄给远方亲”,就有了一层乐趣,不失为一种有乡愁意思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