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百姓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秉森:一生只专注一件事
《淡水》
《幽谷》
扫一扫,看图文

    赵秉森

    一生只专注一件事

    ■记者 蔡玲玲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借用当代著名作家木心的《从前慢》来形容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赵秉森,一生只专注一件事,那就是绘画。

    赵秉森今年78岁,从幼年开始,便与美术形影不离,一天不画就手痒。至今,他仍保持着每天至少习画6个小时的习惯。即便手痛得不能握笔时,他还会用绳子将画笔绑在指头上继续习画。“没办法,停不下来。这就跟吃饭睡觉一样,已成为天性使然。”他谦虚地笑道。

    校园时代的“神笔马良”

    赵秉森出生在工人家庭,家里六兄妹,住在虞池街(现为虹桥路)。虽然家庭环境和美术搭不上边,但也许是天分,赵秉森从小就对美术感兴趣,看到喜欢的小人书,他就照着样子涂涂画画,在街上走着,看到一幅美术作品就迈不开步,想着如何把作品临摹下来。

    赵秉森回忆,上学时他的美术成绩在班里总是最好的,在全校也很有名气。因为画得好,作品常被老师作为教学示范,学校里的黑板报、墙报画刊头,也都由他一手包揽,被老师和同学称为“校园里的神笔马良”。

    赵秉森上初中的时候,学校提倡每个班级学习先进,以一位英雄人物为楷模,每间教室都要挂上这位英雄人物的肖像。赵秉森被委以重任,为每个班级创作英雄人物肖像画。“我记得我们班学习的英雄人物是瞿秋白,我翻阅了各种资料,查找他的画像,花了好多天才完成画作。”赵秉森说,那幅画像就挂在教室里黑板的正上方,每天看着自己的成果,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考上瑞安中学高中后,赵秉森的画画名气又传遍全校。“小赵,这篇课文的插图你来画一下”“小赵,今天的图说作文,图的内容你来画”……不仅是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就连语文课上也少不了赵秉森的作品。

    1961年,赵秉森瑞中毕业后应征入伍,来到台州大陈岛当兵。在部队,他的绘画才能再度发挥,为连队画了很多宣传画,渐渐有了名气。那时,南京军区办了一份《人民前线》的报纸,赵秉森经常投稿,发表了不少作品。随后,他调任台州军分区,专职文化干事,主要负责和美术相关的宣传任务。

    一支画笔描绘部队生涯

    在部队,赵秉森创作了不少反映训练、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被南京军区选中,在美术作品展览会上展出。一边创作,一边培训,赵秉森坦言,他的美术技能在那时得以突飞猛进。

    “部队里的授课老师是知名画家,他们不但有很高的绘画技巧,而且态度亲和、不摆架子。”赵秉森回忆,在集训的日子里,他们和老师经常面对面研究讨论,从色彩、透视到解剖,不仅系统学习了美术知识,绘画基本功也更加扎实了。

    1966年,赵秉森创作了一幅宣传画《天崩地裂也敢上》:画面底部是横向倒在铁轨上的木桩,一位战士神情焦灼急切,奔跑在铁轨上,双手往前伸,似乎要拼命推开那根木桩。

    画中人物的原型是守卫杭州钱塘江大桥的哨兵蔡永祥。1965年10月10日凌晨,一辆由南昌开往北京的列车向大桥飞驰而来。蔡永祥发现,离他40多米的铁轨上横着一根大木头。如果不排除这个险情,极可能发生桥毁车翻、人员伤亡的事故。年仅18岁的他向列车跑过去,拼命把大木头掀出了轨道,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后来,蔡永祥被追认为中共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不久,赵秉森被委任为“蔡永祥事迹”创作组成员,和其他美术工作者来到蔡永祥所在的连队,一边体验英雄的生活环境,一边创作。“没日没夜地创作,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几个月下来,疲惫不堪。”赵秉森回忆。最终,省军区文化处在20多幅作品中挑中了赵秉森的画作。《天崩地裂也敢上》后来在《解放军报》、《浙江日报》上发表,引起了很大反响,被许多报刊转载。

    杖朝之年仍学无止境

    1978年,赵秉森从部队转业回来,在瑞安文化馆担任美术干部直至退休。他一边创作一边办展,同时担任美术辅导老师,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培养了一批瑞安美术人才。上世纪80年初,在他的组织下,瑞安美术家协会成立。第一届会长是著名画家施美生,从第二届开始,赵秉森连任三届市美术家协会会长。

    如今,赵秉森居住的玉海街寓所,仅70多平方米,藏书、作品就占了两个房间。靠南的小书房改成了画室。每天一睡醒,他就坐在这里画画,晚上睡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以画画收尾。

    画室里靠墙一排书柜里几乎都是各类美术书籍、资料。早年信息不通畅,赵秉森通过剪报等各种方式收集学习资料,或通过各种关系委托别人从大城市寄书过来,既有中国传统山水画集,也有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素描精品集,还有克里姆特、莫迪里阿尼等世界名家的作品集。

    “我现在又重练基本功,学习素描、速写。”赵秉森告诉记者,艺无止境,学无止境。自从在瑞安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之后,他再次沉浸下来,思考创作的思路,以寻求自身创作的突破。

    2017年10月1日,“风景望断”赵秉森美术创作回顾展在瑞安博物馆开幕,展出他60年来所创作的70余件作品,这些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以人物创作为主,兼有花鸟、山水。原本计划展览9天,因为参观者众多,展出时间又延长一周。

    众多作品中赵秉森最为满意的是《淡水》,展现了平阳西湾渔民生活的一个场景。该画创作于1992年,曾荣获浙江省美术创作三等奖。业内人士评价《淡水》:构图饱满,用笔虚实得当,画作里的渔船、缆绳、滩涂、渔妇彼此交融又和谐。

    赵秉森说,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他总蜗居在斗室里,把精力倾注于绘画表面的形式语言。通过《淡水》的创作,他才明白,绘画要与自然、环境融合,离开生活、脱离生活的作品都是没有感情没有生命力的。

    《淡水》在杭州展出时,曾有人出价7万元欲购买,被赵秉森拒绝了。赵秉森为人谦逊,从未商业吹捧过自己,也谢绝过很多买家。他说:“我的画不走商业路线、不为功名利禄,我只遵循自己的内心喜好去画。从开始到现在,绘画的初心没有改变过。”

    赵秉森是执着的,从童年到杖朝之年,他的创作从未间断过;赵秉森是幸运的,因为人生中唯一的兴趣爱好,陪伴了他一生,也成就了他的美术人生。

    知足快乐,继续学习继续画。这是赵秉森对他即将到来的杖朝之年的期许!

    人物名片

    赵秉森,1942年生于瑞安,现任瑞安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瑞安市政协诗书画院顾问。擅长水墨写意人物画,对中国画山水、花鸟亦有研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各种画展。人物画以现实题材为主,几十年来所创作的连环画、宣传画、中国画在《解放军报》、《浙江日报》、《文汇报》、《美术报》等报刊上发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财富榜
带挖掘机上路“啃”坏路面
赵秉森:一生只专注一件事
飞云、塘下
多辆旧电动车被盗
瑞安日报 百姓事 00003 赵秉森:一生只专注一件事 2020-1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