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跟鞋到平底鞋
■金洁
一年四季,每个女人的鞋柜里都有很多双鞋子,其中肯定会有高跟鞋。有人说,因为高跟鞋,女人才变成了移动的风景。事实上,对于爱美女人,很多时候,熠熠生辉来自足下,精致的高跟鞋虽不能行万里路,却能演绎万种风情,展现女人特有的韵味。
我的鞋子大多是高跟的。之所以一直对高跟鞋情有独钟,是因为先天不足,希望借用高跟鞋来弥补不如意的身高,而我们几个臭味相投的闺蜜总是诙谐地称之为“接骨”。
真正开始接触高跟鞋是在读师范时,那是一双棕色圆头人造革高跟鞋。在这之前,虽有爱美之心,却只停留在对漂亮衣服的浅层追求上,至于鞋子,生活贫穷之时,那是容易被忽视的脚下风景。那时的瑞安师范,坐落在繁华的虹桥路,破旧的校门外有个逼仄而寒碜的修鞋铺。也许因为价格低廉的缘故,印象中那双高跟鞋状况不断,尤其是高高的鞋跟,总是频频出问题,于是隔三差五光顾那个修鞋铺,但即便这样费时又费钱,我也毫无怨言,现在想来这也许是我最初对于高跟鞋的热爱吧。在这双高跟鞋寿终正寝之后,我又买了一双黑色猪皮高跟鞋,穿起来挺好看的,可是因为尺码不标准,明明是36码,却让双脚受尽压迫之苦,以至于第一天穿着它从寝室到食堂简直就像经历了一场酷刑,却还要装得跟没事一样,那场景多年以后想起仍哑然失笑。
参加工作后,对高跟鞋的痴迷一发不可收,除了偶有运动鞋,鞋柜里几乎清一色都是高跟鞋,与我一年四季各色长裙搭配着穿,不说标配或绝配,至少算比较合适。也许是习惯成自然吧,长期与高跟鞋打交道的我无形中练就轻松对付高鞋跟的本领,每天穿着高跟鞋上下班甚至站着上课,也不觉得有多累。更绝的是,就连出差或旅游甚至登山,我也能穿着高跟鞋自如行走,令很多热衷于平底鞋的朋友自叹不如。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几个好闺蜜因个子都跟我“半斤八两”,我们自嘲“三等残废”,都喜欢高高的鞋跟,碰到适合我们穿的高跟鞋都会互通消息,然后一同前往,既参谋把关,又帮忙砍价。每次逛鞋店,对于时尚漂亮的平底鞋,虽也驻足观看,可最多只是欣赏而已,从没想过要买来穿在脚上,确切地说是压根没勇气驾驭安全而慵懒的平底鞋,潜意识里总认为那是高个子女人的专利,而对摆在店里的高跟鞋,即便不在最显眼的位置,也总是特别吸引我们眼球,一进店眼睛就直勾勾地盯着看,不仅关注鞋子的款式和材质,对鞋跟的粗细高矮也作一番研究。每当买到心仪的高跟鞋,我们总是忍不住自我解嘲,为再次“成功接骨”累并快乐着。
曾经以为我们会一直视高跟鞋为亲密朋友,哪知随着年岁增长,不知从哪天起,对高跟鞋的热情渐渐减弱,不是不再爱美,而是更加注重健康了,因为长期穿高跟鞋对身体有危害。于是,我们也尝试着穿起了平底鞋。刚开始还真有点不习惯,不仅感觉自己“低人一等”,而且走起路来似乎要往后倒。不过,凡事都有一个适应过程,慢慢地,除了缺少高跟鞋带来的挺拔和优雅,我们发现平底鞋其实也有诸多优点,它的轻便舒适,也会在某一刻让你欲罢不能。现在,我的鞋柜里既有高度不一的高跟鞋,又有各种款式的平底鞋,我的心里既有解不开的高跟鞋情结,也有对平底鞋的愉快接纳和日渐喜爱。
有人把婚姻比作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毕淑敏说,切莫只贪图鞋的华贵而委屈了自己的脚,别人看到的是鞋,自己感受到的是脚。仔细一想,婚姻的选择,何尝不像女人的高跟鞋与平底鞋?高跟鞋华丽优美,更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平底鞋稳定舒坦,更在乎切身的冷暖自知。年轻时,相对比较看重外在的光华和虚荣。岁月更迭,阅历丰富,会更趋向内在的真实和惬意。从高跟鞋到平底鞋,一路走来,硌脚也好,崴脚也罢,个中滋味,仁者见仁。买了不合脚的鞋子,丢弃即可,遇到了不幸的婚姻,往往罄竹难书。所以,如果鞋子好看又舒适,该是皆大欢喜。然而很多时候,美好愿望经不起骨感现实的冲击,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于是,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只愿,你们,我们,他们,婚姻美满,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