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载酒丰湖水 垂钓拂紫烟
——诗歌里的瑞安丰湖

    ■林新荣

    瑞安丰湖以前建有税关和航船的埠头,在水路繁荣的年代,街上酒肆茶坊林立,商贾云集,是一处繁华的地段,不少望族聚居于此。

    据说居住在丰湖里的胡氏,是北宋理学家胡瑗的后裔,这一支胡氏,在南宋绍兴年间因南渡之乱,迁徙平阳,又从平阳徙移到瑞安,历代出了不少文人雅士。明中叶至清嘉庆年间,精选16人,出了一本《胡氏家集》。家集的出版,使得他们名扬东瓯,其中最出名的是胡褒《丰湖八咏》:“岘水渊源生锦湖,一泓澄湛接关河。晓涵野色如铺练,晚漾天光似织罗。鸥鸟不惊波浪息,尘氛顿绝晚凉多。披襟月下临流坐,时听沧浪一曲歌。”(《岘水拖蓝》)。《丰湖八咏》的视角以丰湖为中心,遍览周边景致,每一首七律,对仗工致,声韵和畅,读罢,他们日常的生活跃然纸上。

    家集里还不乏父子诗人。胡袍,字廷贵,号竹南,明代庠生,著有一册《竹南存稿》。他的《丰湖》诗:“湛湛波光一镜磨,岘城门外接东湖。数家栏槛丹青屋,两岸峰峦水墨图。行色秋风亭上客,酒香春雨柳边垆。扁舟尽日载书画,不问忘机鸥有无。”岘城,即瑞安城,因西边的西岘山而得名。东湖,嘉庆《瑞安县志》载:“在城东里许,即瑞安河,北通塘河达永嘉,西岸帆游、清泉二乡诸山之水,东岸崇泰乡诸山之水,并注焉。”东湖,现少有人叫了,被乡人统称为塘河。诗人以满怀的柔情,回环婉曲,挥毫书写了丰湖两岸的美景。情蕴景中,表达了他深切的依恋与赞叹之情,令人神往。胡鍧,字孔鸣,胡袍之子,善书画,明弘治十四年(1501)省试书画中式,著有《溪庄存稿》。他的《丰湖观渔》相当出色:“霜冷鲈鱼美,江空月色辉。世尘深没马,飞不到渔矶。”渔矶,是指垂钓的水边岩石。诗人寥寥几笔就将丰湖周围安逸、幽谧的氛围勾勒了出来,体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近的悠闲乐趣。

    林彦、林亭,为明弘治、正德年间人,兄弟俩也居住于丰湖,虽说历史的浮尘已湮没了他们的诗集,有幸的是,我们还是读到了他们的零星诗篇。林彦留存有《丰湖会饮分得然字》诗:“载酒丰湖水,垂钓拂紫烟。榕阴斜蔽日,波影倒涵天。避饵鱼翻藻,忘机鸥近船。时平无一事,独酌兴悠然。”从诗题看,当年在丰湖的文人墨客常有雅集,诗风颇盛。林亭有《小景》诗三首,其三云:“萋萋芳草绿平原,无数人家隔远村。有约不来春欲尽,半帘疏雨自黄昏。”诗人在雨中远眺、沉默,又寂寥,虽略略数语,却意味深长,富有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韵味。

    丰湖里的文人雅士,还有王氏望族里的王祚昌、王会昌兄弟。王祚昌,字元翼,清顺治六年(1649)岁贡,著有《周易敝书》《四书唾馀》《园史》等。王会昌为顺治岁贡,著有《籀梦草》及传奇《髯姝珊》《绯桃咏》。他留下一首《宿丰湖通叔有感》诗:“楼临古渡八窗开,久客西湖今复来。雨霁依然山翠入,人喧仍是野航回。含咲凌波娇日晓,缄情待月溯风迟。最怜出屋闻莺语,深坐颦眉欲恨谁。”此诗极像是一篇小叙事散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均有,虽不合律,但他与通叔的情谊,一一体现在诗中。

    家住会文里的项氏家族,属瑞安名门望族。自宋以降,一门十八人登第。而会文里距丰湖街颇近,他们时常来此登舟、漫步。项霁,字叔明,号雁湖,有一首《九日丰湖舟中》诗:“微霜渲染一林枫,卷幔山光落酒中。云欲遮楼疑结蜃,日将坠水忽成虹。三秋钓渚垂茱佩,十里明湖照鬓蓬。吾爱渔舟堪卧月,笙歌翻笑紫髯公。”其弟项傅梅也作了一首《丰湖舟中》诗:“十里具舟楫,明湖落照余。孤城群壑雨,两艇一罾渔,田陌犁鸣犊,坡塘人荷锄。乘流思利涉,春水到蘧庐。”也许是兄弟俩同舟共题,但从诗意看,却是同题不同舟。项傅梅除了上述诗,另还有两首:“琳琅大树摆风威,望眼丰湖已夕晖。赤鲤带波时一掷,白鸥惊艇忽双飞。漫夸陌上花开缓,却忆舟中客梦归。徐步方知鱼鸟乐,浮沉世界共忘机。”(《丰湖》);“金衔仙子已回轮,秉烛清游兴转新。衣染绿杨三月暮,镜添红雨半湖春。空江花月鸡疑晓,废寺松风犬吠人。钝质惭辜池草梦,阿兄应谅涩吟身。”(《春夜同雁湖先生至丰湖》)。第一首颔联颇佳,说尽了丰湖的美妙,但我刻意要说的是第二首,大家知道这个春夜同游的雁湖先生是谁吗?原来雁湖先生即其兄项霁。这兄弟俩太有趣了,春天游湖,一路吟诗论对,游了一程,好像长兄还把弟弟教训了一通。项瓒和项鸣珂,为项傅梅后人,他们也写有丰湖诗。“春风雨过柳丝穿,落日丰湖聚钓船。欲问牧童沽酒酿,杏花消息卖饧天。”诗中的卖饧天,作春日艳阳天释。此时的丰湖细柳垂风,轻舟荡漾,牧童短笛,在轻巧而明丽的春天里,充分展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这诗题《丰湖即事》,为项鸣珂的作品。项瓒写的是《丰湖晚步》:“淡云细雨菊花天,月夜丰湖胜斜川。波静风清谁点缀,湖光秋色共澄鲜。林疏恰似画图里,性懒偏多山水缘。日夕方塘闲展步,倦游偶乘钓鱼船。”看来,他们家与丰湖缘分不浅。

    除了本地诗人,域外诗人也留下不少吟咏。赵贻瑄,字汉琮,乐清岁贡生,是个虽耳聋却心灵通透的妙人,他的《丰湖泛月》诗:“月色在湖月在天,天光水光渺相连。扁舟夜半到东郭,篷背糁白霜花鲜。”该诗语言平易,诗意浅近、清幽,初读头二句,感觉好拗口,细读,却情致曲尽,情随景移,余韵无尽。

    其实丰湖出名的,还有东安桥,属省级文保单位。嘉庆《瑞安县志》载:“东安桥,在永丰街,俗名洞桥。上建广济祖庙。邑之桥,此最壮丽”坊间均称硐桥,相传始建于宋代,现存建筑属明初至清乾隆年间,它横跨于丰湖之上,已千余年也。这座单孔石拱桥,跨度为10.18米,拱卷深19.21米,形式规整划一,采用优质的花岗岩砌筑,外形非常漂亮。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桥上另筑丰湖亭和庄济庙。清代诗人陈瓘作有一首《舟归东安桥晓泊》诗:“城门吹角启重扃,舟到东津兰桨停。银烛照波临水店,玉棋收子五更星。故人慰问樽开绿,长路归来鬓改青。从此慈帏真拜舞,绝胜千里梦家庭。”作为县志里“邑之桥,此最壮丽。”的名桥,本应该有众多文人雅士吟咏的,找了半天,才找到这一首,感觉有些奇怪。

    有诗的地方,总有友情存在。林培厚,瑞安云周人,嘉庆十三年进士,历官重庆、天津知府,卒于通州运次。其孙林用光为祖父辑《宝香山馆集》19卷,现藏于温州市图书馆。林培厚宦海一生,却对丰湖念念不忘。他有一首《怀旧》诗:“手执芙蓉倚玉箫,招邀频唤木兰桡。杏花春雨江南路,梦到丰湖第几桥?”这个友人就在丰湖,过去的丰湖一带,桥梁众多。可惜的是,现在我们已经查访不到诗里为何人了,古人的这种诗文互致念想的雅趣,是多么美好的情谊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经信之窗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最新闻
   第00006版:云江潮
   第00007版:玉海楼
   第00008版:家周刊
巨额资助利济医院的
王德馨是瑞安人
载酒丰湖水 垂钓拂紫烟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07 载酒丰湖水 垂钓拂紫烟 2020-12-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