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丹丹)员工固执已见,认为自己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企业负责人态度强硬,坚持按照合同办事……这是日前发生在市公安局南滨派出所阁巷新区乡情警务室的一幕。
“提前离职,当月工资是不会足额发放的,这在合同里写明了”,“虽然说员工的要求不合理,但提前离职事出有因,做老板的还是要多一点人情味啊”……在该警务室老乡民警和网格员的耐心调解下,最终当事双方达成协议,企业方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对方回乡提供车费补帖。
记者了解到,阁巷新区有企业205家,新居民1万多人,多数来自江西、贵州、四川等地,推行“乡情警务”模式是当地的特色。今年以来,老乡民警与网格员“捆绑式”开展工作,一体解决各类治安疑难问题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是我市探索“乡情警格+社区网格”社会治理新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我市立足“网格”这一最小细胞单元,推行“乡情警格”与“社区网格”有效对接的“双网融合”机制,实现警务网格与综治网格的无缝对接,并按照“双网”标准(一个社区民警、一个网格员、一个乡情助理员)配备工作力量,实行“定格、定人、定责、定序”,将社区民警、户口协管员、乡情助理员纳入网格序列,实现力量精准叠加、网格力量一体化的融合。
在“双网融合”机制管理模式中,社区民警充当网格指导员和网格监督员,与网格员、乡情助理员并行开展工作,既是组织者、牵头人,也是参与者、监督者,三方形成优势互补:社区民警依靠专业知识,指导网格员开展治安防控、信息采集等工作;网格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深入第一线开展网格工作;遇到矛盾纠纷,乡情助理员发挥乡音调解优势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三者相辅相成,破解了社区民警沉不下去、基础信息浮不上来、群众工作深不进去的难题。
此外,我市把乡情人力融合与党建紧密联系,通过党组织引领社会群团参与社会治理,逐步健全新居民联谊会、新居民红色民意站、外娘舅服务站、萤火虫新居民爱心公共服务中心、“正义联盟”、“平安使者”等群团党建的网格化体系,加强与派出所支部的紧密联系,让党建充分发挥统领作用,形成了政府搭台、社会组织唱戏、群众自治参与的多元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