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康宝
母亲新近认识了一群朋友。隔着手机,我催问是谁?她故弄玄虚:“要想知道,你就回家吧。”母亲语气里满是得意,内心盛满欢欣。看来,母亲结识的这群朋友还真不一般。
成年后,我们在外奔波,陪伴母亲的日子屈指可数。尤其父亲走后,母亲独居乡下,转眼多年。母亲腿脚不便,不愿待在城里,说城里楼梯难爬,说话的人少。母亲说,回乡还能为我们守护老屋,她在,家就在,我们回来,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母亲待人好客,不分贫富老幼,故深得周围邻居敬重,每日里,家中来人不断,谈天说地,很是热闹。有了邻人的陪伴,母亲的生活看似很充实,我无暇回家的时候,母亲总说,没关系,忙,就不用回来,我挺好的,你们管好自己就可以了。这让在外的我们,内心一直感到欣慰。
如今母亲又结识了一群朋友,我更是为她高兴。然而周末回家探望,不料发现,母亲口中的朋友竟是门前溪中的一群锦鲤。
为了证明她和鱼的亲密程度,母亲站在溪边故意大声和我聊天,原本浮游水底,分散四处的锦鲤,果然渐渐从不同方向游弋过来,聚拢在母亲所处的位置,鱼唇与水面撞击,啪啪作响,像是在问候母亲。母亲得意地看着我,问,怎样?她一定是想得到我的赞许,我却不以为然地说,哦,原来是一群鱼啊。话语间,我看见,母亲眉间的喜色渐渐黯淡了下去。
邻人告诉我,自从母亲去村中老人食堂用餐后,一日三次,看见别人丢弃的米饭或菜叶,总觉可惜,便细心收集回来,饲养溪中的鱼儿。一次两次,一天两天,鱼儿便与母亲熟了,只要她往溪边一站,它们便游弋过来。每日三次投食,成为母亲一天中必做的事儿,母亲告诉邻人,看着鱼儿在水中夺食,就会想起孩子们小时候,为了一粒糖争夺的情形,便觉这日子短了许多,有趣了许多。
其实,母亲独居乡间,还有过一帮朋友,那是一群流浪猫。
那一日,母亲上街赶集,一只流浪猫瘦骨嶙峋,奄奄一息躺在路边,有人准备将其扔进垃圾桶。母亲心生恻隐,从那人手中救下流浪猫,带回家中,将一些小鱼捣碎喂猫,一连数日,精心饲养,流浪猫渐渐恢复元气。后来在路上,每次看见母亲,这只流浪猫都会远远跑过来,缠绕在母亲脚边,做亲昵状,惹得路人好生羡慕。别人说,这只猫真通人性!母亲骄傲地说,是啊,你瞧,它这样子,挺像孩子!
流浪猫后来在老屋楼底生了四只小猫。母亲就天天买鱼,煮熟喂它。母亲说,母猫奶水足些,小猫才会好养。母亲的付出,很快得到回报。曾经家中老鼠猖獗,自从有了这些猫,老鼠销声匿迹。当然母亲更为高兴的是,自从有了这些猫,空荡荡的老房就不冷清了,每个夜里,连觉都好睡了。
猫们带来的好处,很快惠及周边邻居,方圆数百米之内,老鼠无影无踪。邻人遇见母亲,说,你家的猫真不错,把老鼠都赶跑了。母亲说,是啊,它们从不偷懒,多像孩子!
母亲的独居生活,因为流浪猫而丰盈充实,只是,母亲怎么也没想到,终有一天,这些猫都是被毒死了。至于谁干的,母亲没再深究。
足足一个月,她没主动给我打过一个电话,她说心里难过。
没有猫相伴的日子,母亲总爱在电话里问我,每天的夜怎么这么长,好像没个尽头?我回应母亲,一定是因为你睡得太早,迟点睡,自然不会失眠。
听了这话,母亲陷入了沉寂,开始默不做声。
很快,又有新的一群朋友,接替了那些流浪猫,来到了母亲身边。
那个春天,一对燕子飞到家门前的电线上,对着我家大门,窃窃私语。母亲见状,竟然迫不及待地敞开大门,说要迎接燕子进门。好在燕子善解人意,没有辜负母亲的热情,最终毫不客气,将巢安在老屋内的房梁上。燕子夫妇,早出晚归,用心衔泥,最终成功筑巢,孵化出了一窝幼燕。那些时日,家里一天到晚,叽叽喳喳,很是热闹,母亲也忙碌了很多。晚上6点之前,燕子没有回来,平日里5点就上床早睡的母亲断然不肯去休息,她怕关了门,燕子进不了家。早上4点之前,燕子还没起来,母亲就早早起来,打开大门,她怕起得太迟,耽误燕子出门找食。
那些时光中,燕子似乎成了家中的主人,母亲倒像是成了仆人,小心翼翼地对待燕子,生怕一不小心,就怠慢了它们。
每次电话,母亲都说在忙。我说忙什么,母亲说伺候朋友。我说什么朋友,母亲说燕子啊。见我纳闷,母亲就在电话那头,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那些燕子在家里待了三年。前年的夏天,一阵惊雷劈坏了小溪那边的变压器,爆裂声中,惊吓了燕子,它们飞走后,没再回来。但是细心的母亲发现,这两年春天雨季到来的时候,总有一对燕子会连续好几天,飞到家门口的电线上,盯着我家的大门,交头接耳,停留一段时间,再悄然飞走。望着它们远去的背影,母亲总会不停地抹着眼睛,有些伤感地说,瞧,燕子来看我了,没白疼它们,它们真像孩子!
母亲在时光中,一天天老去。我们不在家的日子,那些过往的生灵陪伴着母亲,替我们安抚着她寂寞的心灵。而那些生灵不在的日子里,谁又能陪伴独居乡下的母亲呢?其实,母亲是多么希望,身边有个恒久的陪伴者啊!但是我们却总是做不到。
在问候与思念不可抵达的地方,我知道,门外的夜有多黑,母亲的寂寞就有多长,门外的夜有多深,母亲的孤独就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