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本报报道,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塘下分局推出“容缺受理”服务,群众办事万一缺了什么材料,办事窗口可以先把其他资料受理下来,让流程“走”起来。非关键性材料可以稍后补齐。这样的模式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群众为办事多跑腿的麻烦,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像这样优化审批业务流程的服务,反映了民声民意,真真正正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在过去,普通群众来为去政府部门办事颇为“烦恼”,“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情形颇为严重。老百姓为了开办企业,落户口,解决医疗教育问题等切身事项,经常三番五次地跑政府部门填表、交材料、盖章。有时候在一个地方排队等了一两个小时,好不容易轮到自己了,因为某一项材料不符合要求,结果全部打回,要补充材料后重新预约受理。有时想咨询窗口工作人员如何解决后续问题,却已经叫下个号了。
近年来,在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做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下,多种措施的出台让老百姓办事方便了很多。从现场排队到网上预约受理,从跑多个部门到可以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多窗口办理再到一窗办理,从多次提交材料到“最多跑一次”再到可以“容缺受理”,群众在政府部门办事的速度越来越快,灵活度也越来越高,出现“伤脑筋、跑断腿”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政府部门优化服务、提高行政效率,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只要我们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真正自觉做到在思想上关心群众,在感情上亲近群众,在行动上依靠群众,那么人民群众的事就一定能办好办实,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
可以说,建设服务型政府,重在为民办实事,必须在“实”下功夫。有关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下力气解决难点,敢于担当,才能达到改善民生之需的最终目的,才能体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