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重“云”,祥瑞之地。依水而兴的瑞安润泽了千年人文底蕴,也点亮着青春未来。曹村镇便是其中一幅青绿其外、人文其里的田园山水画。
走进曹村,一块“中华进士第一村”的牌坊,像是在诉说这里与众不同的历史。
“古时曹村,科第蝉联、簪缨蔚起,200年间出了82个进士。”曹村镇党委书记高泉印说,这里无不闪耀着曹村人崇耕尚读的智慧光芒。
不过,曹村人曾经也有自己的烦恼。“养女勿嫁天井垟,未旱没水吃,未满一片白洋洋,一下暴雨赶快爬栋梁。”说的就是曹村。
曹村人谢公富,印象最深的就是洪涝灾害,“小时候,一场大雨就淹没了一季的收成。”水灾影响农民收成,年轻人纷纷离开。
如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思索,在曹村人脑海盘旋。
2016年,曹村镇把原来仅10米的河道拓宽成40米,建起5座堰坝,打造绿色景观带、彩色绿道,形成了一条长10公里的田园风景线。兴水利、绘田园,建现代农业园,粮食产量由原来的400万公斤增到了600万公斤。
从此,曹村镇一天一个新变化。谢公富也从城里回到了家乡。“我也想回来干旅游。”谢公富的想法与镇里不谋而合。2018年,曹村镇立足田园生态优势,把迭代升级“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作为绿色崛起的关键突破点,谋划实施“田园+”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优质资源转为优质产业。
曹村还发挥人文优势,打造环天井垟研学旅游项目,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耕读文化、田园体验、红色教育等,把曹村的各点各线都串起来,吸引游客。
“三产融合”“三位一体”,不仅解决村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也壮大了各村集体经济,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高泉印说,曹村人,还主动顺应数字化改革浪潮,实施“田园+数字发展”行动,以天井垟万亩良田为载体,结合大数据、云计算、5G应用等现代科技,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已是瑞安市乡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谢公富很自豪:如今,曹村农民不单有农作物的收入,还有土地流转、股权收益。“我哥哥他们,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进行日常的巡田;乡邻们都当上老板,有的建民宿,有的开农家乐……”
“昔日涝区”变“网红景区”,文旅赋能“田园生态”,如今的曹村不断迭代升级“三位一体”,依托着山、水、田、村等生态基底和耕读、民俗等文化特色,走上“村富带民富、村民奔共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