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胡晓霞

    冯骥才说:“写完一部书,理一理书后边深层的东西,会使自己对自己更清楚一些。”写完《守望家山》,我对冯老的这句话颇有同感。

    我作为一名教师,在走近、回望历史烟云中的浙南教育家金嵘轩时,我的内心无数次地被深深震撼,我的灵魂也得到了一遍遍的淘洗。金先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精神,对半个多世纪后的教育者来说,依然有着很大的启迪、指导、激励作用。

    在书中我写了个细节,那是金先生在济时中学校长任上的某一天,一名男生随口吐了一口又黄又绿果冻似的浓痰于地,站在一边的金校长快步上前,温和地叫住了他,对他笑笑,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条雪白洁净的手帕,躬下身,一下一下,仔细地擦着地面那口浓痰,擦得干干净净。此情此景,让那男生错愕地愣在了一边,尴尬,羞愧,后悔,只想挖个地洞钻下去。很快地,这件事在师生间传开了,全校哗然,人们无不被金校长的良苦用心所深深感染,从此,随地吐痰现象在济时中学销声匿迹。

    回顾自身多年教书育人生涯,我也无数次碰到过学生随地吐痰的事情。而当时我往往只是逮住学生教育批评一番,然后让其当场清理好自己的痰迹。我觉得自己没有“视而不见”,也算是有责任心了。那种情况下,我做不到和颜悦色,更做不到用自己的白手绢来亲自擦干净那口恶心的浓痰,而身为校长的金先生却做到了。用金校长自己的教育理论来说,便是教师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激发学生内心之觉,及团体之观念,以破除个人不良的习惯,发挥奉公守法之精神”。

    在书中我还写了1946年下半年整个温州城“登革热”肆虐,温中大部分寄宿生染病,呕吐,腹泻,学生寝室臭气熏天。“登革热”是一种传染病,健康人须避免进入疫区。但金校长却不顾个人安危,日夜战斗在疫区。他一边精心照料患病生,送他们及时就医;一边坚持给无感染的学生上课,使之与患病生隔离开来。同时,金校长还带领师生清理屋前屋后闲置地的杂物和蚊虫孳生的积水,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化学药剂杀灭蚊子幼虫,从源头上防控登革热。

    我曾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多次遇到过学生患传染病的情况。那种时候,我们班主任通常是通知学生家长尽速来校把患病孩子带回家治疗养病,等其痊愈后才准许返校上课。我们这样做,既是担心其他学生受传染,也是保护任课老师包括自己不受感染,我觉得这也算是履行了班主任的职责吧。写了这本书后,我幡然醒悟,我们所做的其实还远远不够。只有像金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鲜花奉献给学生,把棘刺留给自己,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

    1930年,浙江省府教育经费没有固定来源,各个地方教育经费非常短缺,全省大中小学因经济危机争相告急。那时金先生虽已在省教育厅任职,但当年温中所欠的全部债款都记在其个人名下。温中债台高筑,濒临关闭。为偿还温中历年积欠的债务,为温州教育的延续,金先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哪怕自己成为“杀鸡取卵”的不肖子孙,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变卖了祖产良田200亩,又向有钱人家以高利贷借了2000银元,还清温中债务,补发教师欠薪,使温中终于得以复课。

    金先生这种以私济公、毁产办学的义举,赢得了温中全体师生,乃至千千万万浙南人民的交口赞叹,成为温州近代教育史上一段长盛不衰的佳话……斯人已逝,风骨永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高贵的灵魂烛照千古。今天,我们以一部《守望家山》致敬金嵘轩先生!《守望家山》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有别于史传或评传。我们追求的,是传记和文学的统一,是传主的人生道路、独特经历和文学传记艺术表现的统一。

    正如冯骥才说的:“写作时我像亲笔在画,用笔用情用心。”我们也是用情用心去创作《守望家山》的,我们期望并相信这部书没有让您失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经信之窗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最新闻
   第00006版:玉海楼
   第00007版:云江潮
   第00008版:最新闻
《守望家山——浙南教育家金嵘轩》创作谈
端午飘香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弹棉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7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021-6-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