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益敏
日前,听闻停刊近二十年的儿童文学刊物《小花朵》要复刊了。这一消息勾起了多少瑞安人心底的儿童文学记忆,但是少为人知的是,《小花朵》与我市民主党派有着很深的渊源。它的发展离不开民进瑞安组织创始人杨作雨、彭文席。
1979年,温州著名寓言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民进温州市委会原副主委金江先生联合温州文联一批老作家,成立温州市儿童文学组,并创办了《小花朵》。到1980年8月,《小花朵》共发行6期,每期25000册。正当发展势头良好之际,金江接到调令,去往省里创办《当代少年》杂志,《小花朵》遂停刊。
“很多人一直怀念着《小花朵》。”金江将自己的心事告诉了老友杨作雨。
1984年,在瑞安县文联成立之际,时任名誉主席杨作雨力推《小花朵》在瑞安复刊,并得到县文联领导大力支持。就这样,《小花朵》从温州“移栽”到了瑞安。
当时有不少人认为,《小花朵》只是给小朋友看的刊物,定价低廉,维持刊物出版还要经费补贴,不值得。尽管争议很大,杨作雨始终坚持“文学要从娃娃抓起”,力排众议,让《小花朵》生存了下来。
为了弥补办刊经费不足,他还多次拿出退休金给予补贴。“我们给他送的慰问金,他也会拿出来捐掉。”市文联原主席张鹤鸣感慨地说。个人捐赠显然不足以解决经费缺口,杨作雨多番寻求外界帮助。1994年,以《小花朵》为基地,瑞安市儿童文学学会成立。会上,杨作雨倡议成立儿童文学基金,用于协会的发展和刊物的出版。之后在1994年、1995年的政协大会上,他连续撰写提案《拨款建立本市儿童文学基金会,以培养新生一代文艺人才》《增拨儿童文学发展基金》,获得3万元财政支持。华侨郑乾友出国之前在《小花朵》做编辑,出国后每年都会寄钱回来支持《小花朵》。
“政府资助+华侨支持+个人捐赠”,帮助《小花朵》度过了艰难的初创时期,顺利地生存下来,并逐渐扩大了影响力和知名度。
《小花朵》从复刊到停刊,历时16年,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编辑人才的缺乏也一直困扰着《小花朵》的发展。谁能懂得儿童心理,又懂得儿童文学创作呢?《小马过河》的作者彭文席进入了县文联领导的视野。
彼时彭文席已退休在家,当《小花朵》伸来橄榄枝时,他二话不说,甚至连工资也没有问,就担任起了编辑工作。
彭文席工作之认真,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当时,他住在云周十八家村,隔江渡水每天上班往返要两个小时,但他从来没有迟到,也从不喊辛苦、不提要求。”直到《小花朵》停刊,他整整坚持了14年。
1988年10月,杨作雨、彭文席同时被民进温州市委会吸纳为会员,之后他们又协同其他会员一起筹备成立了民进瑞安基层组织。2021年6月,由瑞安民进会员自编自排自演的情景剧《小花朵》在市政会议中心演出,获得了观演人员的交口称赞。当年读着《小花朵》长大的孩子,如今早已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中很多人加入了瑞安民进,为瑞安的儿童教育事业及其他行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