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阳街道仙桥社区西垟文化礼堂里,市实验小学老师王彩婷以特殊方式,为20余位三、四年级学生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这是仙桥社区“春泥计划”之传承红色基因·体验甲骨文文化魅力的活动。和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活动围绕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展开。
“《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王彩婷介绍,我市与甲骨文有着很深的渊源,甲骨文字学“开山鼻祖”、朴学大师、清末大儒孙诒让在玉海楼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甲骨文字研究专著《契文举例》,我市因而成为甲骨文研究的发祥地。
随后,王彩婷和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甲骨文艺术馆。该馆于2019年年底开馆,馆中有百余件甲骨文书法作品。让甲骨文进入寻常百姓家,走向通俗化和生活化,是我市建设甲骨文艺术馆的初衷。
“老师,这个甲骨文是什么意思?”“我猜这甲骨文写的是‘米’字!”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各式各样的甲骨文。看着同学们踊跃的模样,王彩婷引用《决议》里的一句话: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王彩婷绘声绘色地讲解了甲骨文的演变过程,并让学生用甲骨文的方式书写心中关于六中全会精神的关键字。
“我想写‘中国梦’。六中全会精神内容丰富,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青少年的中国梦越来越清晰了!”“我写‘不忘初心’,全会精神激励我,永怀初心,坚持理想。”“我想写‘美好未来’,祝愿祖国越来越强大,也希望自己拥有美好的未来”……现场,同学们思绪万千,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下甲骨文笔触下的“六中全会精神”感悟。
近年来,神秘的甲骨文在我市“活”了起来,是因为我市做了不少有益尝试和探索。从瑞安甲骨文学习五人学习小组,到市政协甲骨文书法学会,再到市甲骨文学会,以甲骨文书法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探讨、创作活动,为甲骨文化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017年以来,市实验小学与市甲骨文学会合作,开展甲骨文传承进校园活动。甲骨文学会负责师资培养及专业指导,实验小学负责课程开发、教学及教材编写。目前,该校开设“甲骨文书法”和“甲骨文化”两门课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将六中全会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可以让孩子们更易吸收、学习。”仙桥社区负责人说,接下来,社区将结合“春泥计划”系列活动,将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转化为更丰富多彩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全会精神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人心,不断夯实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和情感根基,最广泛地凝聚青少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