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项乐茹)“这项科技成果的技术模型一旦匹配成功,我们可以快速上马项目,大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经费等成本,加速产业化进程。”昨日,浙江荣际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荣旺告诉记者,他们与温州(瑞安)智能汽车零部件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创中心”)发布的汽车科技成果 “牵手”对接,项目成功落地应用后,将有力拓宽产品线,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当天,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教授、协创中心专职工程师李祎承来到荣际公司,上门为企业技术难点“问诊把脉”,建立技术模型,匹配对接平台科创资源。今年1月,在协创中心举办的汽车科技成果全国首发式上,40项汽车科技成果向瑞企抛出合作“绣球”,打响了今年该中心科技人才成果转化“开门第一炮”。其中一项智能汽车零部件科技成果,成功被荣际公司“相中”。
协创中心由我市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合作打造,构建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发展新模式,依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资源优势,联动全国整车厂、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工程师,结合千余家瑞安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链、技术创新大数据库,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成立半年来,该中心已有入库共享工程师2899名,其中专职工程师17名,兼职工程师2882名,覆盖动力总成、电子电器、内外饰、底盘、车身系统等汽车全产业链各技术领域,并发布根据瑞安汽车产业现状“量身定制”的工程师对接云平台、汽车供应链寻源协同平台、可转化科技成果征集系统、汽车产业科技创新需求征集系统,搭建智力资源与企业需求间桥梁,给瑞安汽车零部件产业装上“最强大脑”。
“传统产品附加值低,盈利能力弱”“电机装配质量不稳定”“自动化设备产生损耗过大” ……在协创中心“卡脖子”问题列表上,近期又新增了11项从我市各家企业征集的共性及个性问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地方产业园区科技创新推进组组长、协创中心主任张国祥介绍,中心将联动工程师力量和资源攻关,或搭建桥梁以“揭榜挂帅”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帮助人才和企业双方进行资智对接,助力解决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科技创新需求及生产工艺提升等问题。今年以来,协创中心共享工程师已协助瑞安汽车零部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近50项,为产业实现“一季稳、开门红”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
“协创中心将工程师集中请到‘家门口’、集成到平台上,实现人才共享共用,推动破解企业‘单兵作战’引才难、产业核心技术攻克难、行业共性需求整合难等问题。”据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我市今年“新春第一会”精神,坚持科创赋能、六链融合,迭代升级人才政策、创新特色载体,进一步打通国内外人才资源下沉渠道,完善人才链、产业链及创新链资源供给、对接、落地,以人才集聚推动产业蝶变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