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文静 郑智建
“我们班有一株含羞草,总是静静地坐在位置上,有时会看着窗外热闹的操场,有时会微笑地和路过的同学打招呼,还有的时候无聊地趴在座位上。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站不稳,一不小心就会绊倒在地上。”这是仙降第二小学三(2)班学生杜雨晨的一篇作文,里面的“含羞草”就是同班同学10岁的小卉(化名)。
因小时候运动神经受损,小卉行走不便,口齿不清,性格内向,很少说话。自她上学以来,父母就一直担忧,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会不会不方便,甚至被同学们嘲笑?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小卉遇到了天使一般的同学和老师,成了班级里备受呵护的“掌上明珠”。
3年来,这株“含羞草”不再害羞了。
受伤的“含羞草”很坚强
昨日9时20分许,全校学生在操场开始大课间跑操活动,活力四射。可在教学楼三楼的一间教室里,一名身材娇小的女孩安静地坐在第一排座位上,手里不停翻转着纸花,不时抬头看一下空荡荡的教室,露出一丝落寞的神色。
这个女孩就是小卉。她有着清澈明亮的眼睛,弯弯的柳眉下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着,白皙的皮肤中透出淡粉色,梳着齐刘海,扎着花式马尾辫,戴着红色蝴蝶结,像极了洋娃娃。
随着大课间结束,楼梯上传来了“蹬蹬蹬”的脚步声和欢乐的打闹声,跑操的同学回来了。一进教室,他们就三五成群地奔向小卉,簇拥着她有说有笑。此时的小卉精神焕发,露出了羞涩的笑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上课了,教室里传来了琅琅读书声。因运动神经受损,小卉无法长时间直坐,只能借力靠在桌子上。尽管口齿不清,说话断断续续,但她还是轻声跟着念,只是头部不受控制前后摇晃,每说一个字都很吃力。
不仅如此,小卉在书写方面也存在困难。握笔时,她的手不停颤抖着,落笔艰难。翻开她的作业本,字迹歪歪扭扭,但能看出她的认真和努力。
“含羞草”的个人“护卫队”
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欢快地跑出教室。小卉面露难色,紧攥着双手,转头望向后排的女同学。
对于这个动作,李安琪和坐在旁边的郑雅馨、杜雨晨立即心领神会。她们站了起来,过来搀扶小卉缓步向另一栋教学楼一楼的厕所“挪动”。这样的默契,已经3年了!
每次小卉上厕所都是一个“大工程”,至少需要4位同学帮忙,大家分工明确:两名女同学各扶着小卉的两只胳膊,支撑她行走,同时还需各伸出另外一只手,虚护在她身前,防止她向前栽倒;一名力气较大的男同学要从背后架着她的身体,保持稳定;前面还有一名“开道”的同学,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防止有人不小心冲撞。毕竟还是小学生,同学们力气都还小,一段不长的路,他们搀扶着小卉要花不少时间。
“从第一眼见到她,我就觉得不一样。一个人安安静静不说话,我很心疼她。”李安琪说,其他同学也有同样的感觉,在一年级时,李安琪和其他同学就主动加入了帮扶小组。小组人员越来越多,一路陪伴小卉至今。
中午吃饭时,李安琪和杨丽媗帮小卉端饭菜、打汤,还教她用纸巾将嘴角的残渣擦干净;体检时,同学们会主动陪伴在小卉身旁,带着她测视力、抽血、看龋齿;抽血时,小卉害怕地发抖,李安琪像个小大人,帮她捂住眼睛,握住她的手;周末时,同学还会相约去她家陪她一起写作业;研学活动时,本不想参加的小卉在同学的热情邀约下,一起摘火龙果、做香皂、扎染,虽然她动作很慢,但是同学们也“不快”,都放慢速度等她……
3年来,这样的点点滴滴还有很多。
“含羞草”笑了
说起小卉这3年来的变化,班主任何倩最有发言权:“刚入学时,小卉人很瘦小,胆子也小,几乎没见她笑过,坐在座位上低着头,也不愿意跟人交流,似乎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跟其他人格格不入。”
入学后,何倩就在班级里成立了“花朵护送小队”,希望小卉能在大家的呵护下快乐成长。起初只有四五位同学报名,这里面就有李安琪。大家的任务就是搀扶小卉上厕所。后来,队伍愈发壮大,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小雷锋”。
慢慢地,“含羞草”不再害羞,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找到属于自己的美丽。小卉开始会主动找人说话了,逐渐打开心扉,融入集体,甚至还会和同学闹情绪,不过很快就和好如初。在一次校运动会上,她虽然不能到现场,但是戴上“少年强则国强”的红头巾,脸上贴着五星红旗,在教室里一直关注着操场上拼搏的同学,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着“加油”。她也和同学们一样深爱着这个温暖的集体。
“班里的孩子们三年如一日帮小卉,很令人感动。同学们更是收获了助人的快乐。”校长金惠杰说,该校一直在提高学生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学生做一个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在今年的“学雷锋日”里,该校将对三(2)班进行表彰,授予“新时代学雷锋先进班级”称号,让雷锋精神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结束采访时,小卉似乎鼓起了很大的勇气,向记者吐露了心声,嘴里慢慢蹦出了一个一个字:“我——非——常——谢——谢——同——学——们——帮——助——我!”
这磕磕绊绊的一句话,是同学们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他们在一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