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君君 陈峥 邵象富
今年以来,受新一轮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等因素影响,市场主体面临的压力增多。如何解决市场主体的“燃眉之急”,提振发展信心,共渡难关?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我市的助企纾困举措落实到位了吗?如何打好组合拳,通过“输血”推动激发企业的“造血”动力?记者展开调查。
接触型服务业因“疫”遇困
6月1日上午,瑞安广场边上的网红书店——无料书铺里顾客寥寥。我市这家年轻的文化企业,曾获2020年全国“年度书店品牌”等荣誉。疫情之下,它面临着经营的重重压力。无料书铺在我市有两家门店,其中新湖广场店租用的是商业店铺,面积近400平方米,遭遇了营收无法支撑支出的困境。“已经落地的一些项目因为疫情,要么推迟,要么取消,三四月份营收就很惨淡。”无料书铺全国营销中心负责人林锋淼说。
除了实体书店,我市电影行业也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今年以来,瑞立外滩影城开开停停好几次,3月份中旬到4月底,整体停业了一个半月。"观影人数直线下降,人流量和票房只接近于去年同期的一半。”瑞立外滩影城经理李斌说。
疫情当下,市民更愿意选择“宅”在家里,这也对其他实体经营形成了冲击。丽嘉半岛酒店经理吴慧敏介绍,疫情之前,酒店的入住率在80%左右,现在下降到40%。之前外地客人入住有60%左右,现在不到20%。温州市顺达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陈蛟也表示,疫情对旅游业影响相当大,该公司业务下滑约三分之二。
“54条”为企注入强心剂
疫情下,餐饮、零售、旅游、公路运输等接触型服务业受到明显冲击。这些行业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由于自身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面临较大生存压力,急需政策“帮一把”。他们的痛点、难点,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在这次发布的助企纾困“54条”政策措施中,就把稳定市场主体,“输血”救急助力市场主体稳定发展当成重中之重。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海波表示,这些企业都非常困难,下一步将争取出台更多扶持、助企政策,帮助企业提振信心。此轮助企纾困中,预计全市书店可享受补助金额500万元,影院可享受补助金额110万元。此外,我市还推出了100万元的电影消费券。
市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运营部副经理傅维雷介绍,对交运集团名下的26家租户予以二季度租金减免,像丽嘉半岛酒店减免了120万元左右的租金,最低的也减免了几千元,总的减免金额达到250万元。
记者从市国资办了解到,预计7月底前,我市将完成国有房屋租金减免超3000万元,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1000家。我市助企纾困“54条”政策措施聚焦广大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从税费减负、减费减租、金融服务等六方面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据统计,2020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我市757家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实现4.77亿元税额减免。截至3月末,农业银行瑞安支行小微企业贷款184亿元,同比增加28亿元,已向20635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普惠贷款。
千名干部助企解难题
为了把市委、市政府助企纾困的好政策落到实处,近段时间,我市选派了1000多名干部奔赴企业一线,把政策带下去,把问题带上来。铭博公司是吉利汽车内饰冲压件的主供应商,受到上海等地的疫情影响,4月份,公司超过50%的物流车辆停运,对上海、北京等基地的物流影响尤其大,出现了原材料、配件等无法运送的情况。“我们为吉利配套生产,我们受影响,也会耽误他们的生产。”铭博公司综合部部长程文周说。
物流出现困难的还有塘下镇的立峻贸易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夏立新说,平常一般3天能到货的,受疫情影响起码要十几天,个别城市可能连高速都下不了。
物流关系企业命脉,物流通则生产顺。4月中下旬,市千名干部进千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两千”办)在开展集中摸排活动中,重点了解企业疫情防控落实情况和企业在物流、员工、资金链、订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或重点企业遇到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梳理问题时发现,七八十家企业反映有物流困难,有物资运不出去或者生产材料运不进来。我们积极协调,一周七天无休,只要有企业申请,就第一时间审查通过。”市“两千”办工作人员谢聪聪说。
近日,一辆辆卡车进出铭博公司厂区,运来原料,并把加工好的成品运往其他地区。程文周表示,助企行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该公司的燃眉之急。
今年1至5月,铭博公司实现销售额7.65亿元,同比增长43.8%。目前,我市已为30多家企业办理157张通行证,运输物资将近25000吨。新一轮的“千名干部进千企”行动,通过对企业上报问题的梳理,将当前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难点、痛点问题分为五类,并相应推出了“五保”举措,保物流、保员工、保资金链、保订单、保重点企业,并建立每周上报制度,确保企业上报的问题件件得到及时回应。
市“两千”办工作人员陈跃说,会针对问题同步建立问题化解的责任清单,在交办责任单位之后,同步跟进后期协调化解情况,解决一件销号一件,确保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
陈跃介绍,这一轮“千名干部进千企”行动中,我市选派1349名助企干部组成34支一线服务队伍,结对1407家企业和项目,深入一线排摸问题、宣传政策,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政策,让政策红利惠及“最后一公里”。
助企纾困更需“授人以渔”
助企纾困不仅要为企业“输血”,而且要帮其“造血”。近日,市总工会成立由劳模工匠组成的汽摩配技术、农业指导技术、医疗健康技术等11支瑞安劳模(工匠)专业服务队,开展送技术、送服务、送温暖等志愿服务活动,更好落实助企纾困的各项举措。在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模具车间,汽摩配、模具专业技术的劳模工匠面对面交流、手把手传授技艺、心贴心寻找破解技术瓶颈的突破口。
在与企业工装设备器具、模具钳工、车工等相关岗位的职工交流时,劳模(工匠)专业服务队成员倾力传授,特别针对模具维护等有关技术“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吴贤治说,作为企业的娘家人,在此次助企纾困活动中,市总工会开展劳模工匠技术指导服务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学校等十多场活动,通过送技术、送服务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助力市场主体迎难而上、共克时艰。
[编后]
越是面临压力,越需加力帮扶。在疫情影响的当下,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每家企业都会面临各自的发展难题,需要有单独的药方才能药到病除。采访中,我们看到了部门帮扶政策的兑现,也看到了部门主动作为,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还看到了助企服务干部扎下去、沉下心,逐条落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融资、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方面的问题,做好企业摆渡人,给予企业很多切实的帮助。但在“五保”中的保订单方面,还需要部门和企业一起进行更多思考与破题。只有筑牢每块木板,“水桶效应”才能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