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蔡玲玲)“现在,请大家向胡先生三鞠躬。”6月7日中午,在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副馆长杨新东主持了一场特殊而简短的遗体告别仪式。当天上午10时20分左右,53岁的胡俊荣离开人世。妻子陈冬岚和儿子胡文正强忍着悲痛,帮助他实现最后的心愿——捐献遗体。
“这些病怎么这么难治愈?把我的身体当作活教材,用于医疗事业研究。”生前,胡俊荣曾这么跟妻子说。陈冬岚陪伴在丈夫的身边,最能理解丈夫的感受与想法,她说:“活在病痛中的日子,他非常痛苦,他想通过捐献遗体,提高现代医学技术,让未来的患者活得更有尊严一点。”
陈冬岚告诉记者,在2016年的一次体检中,胡俊荣被查出血液病,多地辗转治疗并未好转,5年前杭州一家医院曾开出过病危通知书。这5年来,胡俊荣一直在市人民医院接受保守治疗。在治疗中,他也多次得到过热心人为他捐献的血小板。此后,他产生了捐献遗体的强烈意愿,并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2018年1月,胡俊荣与市红十字会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后来,他在自己的遗嘱上再次表达了捐献遗体的心愿。在他的影响下,妻儿也分别登记成为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胡俊荣出生于1969年,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人热忱善良,从部队转业后,先后在原市房管局、二轻联社、经信局等单位任职。他的好友王芳告诉记者,胡俊荣是一个热心人,不管谁有困难,都会主动帮忙,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得到过他的帮助。
据悉,胡俊荣是我市第26例遗体(人体器官、眼角膜)捐献者。杨新东介绍,胡俊荣是温州市第80例遗体捐献者。他希望,3年后送这位“大体老师”回归故里时,疫情已经消散,他们能为胡俊荣弥补上一场隆重的告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