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育友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宋朝诗人戴复古这首七言绝句《初夏游张园》,写的是江南初夏枇杷结硕果、人们宴饮园林的生活场景。
五月,是枇杷成熟季节。在一个晴好的日子,我徒步沿着三十二溪走了一圈。
沿途,在农家屋后,看到十来棵枇杷树。仔细观看,发现叶似矩圆形,呈绿色,叶的边缘生有锯齿,叶背面及叶柄上,密生灰棕色绒毛。那浓绿叶子间,挂满了金灿灿的枇杷。近看,似金果压枝;远看,如盏盏小红灯。
我漫步至环溪桥头,刚好一棵干高、枝多、叶茂、果硕的橘黄枇杷树正在开摘。于是,我驻足树下,仰看果农采摘枇杷。
摘枇杷,农家自然是高兴的,连站在树下观望的孩子们脸上也都漾着笑容,不时地跳呀,喊呀。
大人们先用带钩的竹杆子去钩离地近的小枝条,用力一钩,那一串串橘黄枇杷便顺势掉到地上。树干高的,就请爬树行家腰系竹编的小鱼篓,小心翼翼地爬上树,采下枇杷装在小鱼篓里。摘下来的枇杷个大饱满,有些像鸡蛋一样大小。
主家热情好客,送我一大串枇杷让我尝鲜。我也毫不客气,剥开那又黄又薄的“外衣”,里面的果肉晶莹剔透,咬一口,汁水横溢,香味便溢满了嘴,令人回味无穷。
枇杷,不但好吃,而且可入画。喜欢中国画的人,一定欣赏过沈周、吴昌硕、齐白石的枇杷图,舌尖上也会有酸甜的余味。
枇杷不但是美味可口的水果,而且还是一味良药。据《本草纲目》记载:枇杷果味甘、酸,性凉,归肺、胃经,可以润肺止咳,生津止渴,和胃降逆,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民间单方也证实了枇杷的药用价值。若出现口咽干燥、唇燥而裂、皮肤干枯、尿少、大便干结等津液损伤症状,可用枇杷果配伍芦根、天花粉同用。
我母亲也有自己的中草药单方,我童年偶有伤风咳嗽,她即用枇杷叶(去毛)配猪肺、黄豆煎汤送服,一两天即愈。
枇杷的酸甜美味,不但让人齿颊留香,而其神奇的单方功效,至今仍在民间一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