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中国现代学术创立的时期,涌现出许多学术大家,王孝通便是其中的一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的业绩鲜为人知。作为家乡后学,追寻他的足迹,弘扬他的精神,义不容辞。
上海商法“二王”
王孝通(1894—1946),字修庵,瑞安人,居县城水心街。早岁毕业于北京大学商科。1920年在浙江法政专门学校任教商法。1921年前后暑假回乡与周予同、李笠、曾省等人组织知行社。1926年受聘任教上海法科大学和上海法政大学(后改为上海法政学院)。他在课堂上讲授《海商法》时,能不看教本,娓娓道来,具体生动,备受学生欢迎。后晋升为部聘教授。与上海大学教授《商法》的王效文齐名,有“上海商法二王”之谓。
王孝通又取得会计师和律师资格,课余设事务所于上海白克路,行使相关事务。抗战期间,他虽贫病交加,但严词拒绝供职于伪组织。同乡夏承焘在《天凤阁日记》中写道:“一九四四年三月六日午后,姚景清来,谈王孝通在沪,耐贫病,不肯往白门,节概可风!”他曾携眷归里,后又只身赴沪。抗战胜利后,卒于沪。王孝通一生专攻中国商业史和中国商法,硕果累累。
民国珍本之作
1923年,王孝通所著《中国商业史》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分为“上古商业”(共七章)、“中古商业”(共十四章)和“近世商业及现代商业”(共二章),计三编二十三章,13.5万字,全面叙述中国商业自黄帝、尧、舜、禹至民国二十四年之五千年历史(再版时补入1923年至1935年的数据)。
《中国商业史》出版后,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商务印书馆将其收入1936年至1939年出版的《中国文化史丛书》。该丛书由王云五、傅纬平主编,旨在分门别类地介绍中国文化史,皆为当时名家手笔,总共41种。胡朴安著《中国文字学史》、蒋元卿著《校对学史》、卫聚贤著《中国考古学史》、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等均列其中。商务印书馆和上海书店在1949年后又多次翻印,丛书仍是很重要的学术参考书。2007年1月,团结出版社将《中国商业史》列入《民国珍本丛刊》予以出版,并在扉页特别指出:“民国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创立期,《民国珍本丛刊》代表了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民国珍本丛刊》共收27种著作,其中包括胡适《白话文学史》、胡适《中国哲学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夏曾佑《中国古代史》、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潘天寿《中国绘画史》、王光祈《中国音乐史》、顾颉刚等《中国疆域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陆侃如《中国诗史》、郑昶《中国美术史》、白寿彝《中国交通史》、陈邦贤《中国医学史》、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郑振铎《中国文学史》等,可见该书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
《中国商业史》的特点
《中国商业史》具有三大鲜明特点。
商业通史,代表之作。正如该书的封底上写道:“对商业史研究之重要性,国内学者很长时期内认识不足。后来有之,然多系断代史,如余鹏飞《三国经济史》、韩国磐《南北朝经济史略》、郭蕴静《清代商业史》等。以通史视角而全盘叙述中国四千年商业史者,王孝通此书是其中重要代表。”筚路蓝缕,其功大焉。
观点新颖,视角独特。如他深刻论述了商业、政治、国运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著者在《序》中指出:本书“于历代商业盛、衰之迹,大致略具。凡政治修明者,商业必盛;政治窳败者,商业必衰;商业盛者其国罔不兴,商业衰者其国罔不亡;盛、衰、兴、亡之间,丝毫不爽。呜呼,世之论治者,可以鉴矣!”又如他仔细分析了我国近代商业落后的原因。他在《诸论》里认为,“我国今日反不能立足于商战舞台者,其原因有四”:缺乏竞争,我国因物产丰盈,“而竞争之念自绝。竞争为进步之母,无竞争则无进步”;交通阻梗,“我国多高山峻岭,道路阻梗,古所谓中国仅中原片壤,交通既已不广,东南海岸线又复不长,故航海贸易之事业,未能振兴”;历代贱商,“我国贱商之习,相沿已久,商业知识,殊甚幼稚。即有一二豪商富贾,亦皆市井驵侩之徒,故有志之士,多鄙而不屑”;资本浅薄,“我国历代营商者,多系个人之资本,鲜闻合力经营之事业,是以见小利则趋,遇小害则辍,无进取之毅力,乏冒险之精神。国家既无奖励,而反屡事挫抑之”。高瞻远瞩,洞察细微。再如他认为元代通商起国,“元之先世,一蒙古游牧民族耳,不数传而勃兴,卒至统一中夏,震撼亚、欧,建自古未有之大国,虽藉其强悍勇猛之武力,而缘通商以为灭人国之利器,则几与今日列强一辙。其亡南宋也,以商利为前驱,以兵戎为后盾,史迹中盖班班可考者。”言之凿凿,发人深省。
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全书插入图片268张,有春秋时期的铲形钱币、东周铲形钱币、商鞅铜方升、始皇诏八斤铜权、商汤真像、唐太宗真像、唐朝长安城西市、彩绘骆驼胡俑、东罗马金币、阿拉伯人俑、唐时海上丝绸之路地图、唐代烹茶图、宋太宗真像、北宋交子或钱引、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宋代海盐生产图、宋朝夜市场面、元太祖真像、元代马蹄形元宝、明太祖朱元璋真像、明洪武五年琉球帆船抵福州港前来朝贡贸易情景图、明洪武大明通行宝钞壹贯、明代郑和航海图、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明代常熟翁代氏旧藏明人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清世祖福临真像、清康熙年间开海禁后广州港口的外国商人、《乾隆帝朝服像》轴、清嘉庆、道光年间成都制造的蜀锦机、清咸丰户部官票一两、清光绪中国通商银行一两等等,弥足珍贵,价值连城。特别是知识界贱商思想严重,采用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有助于他们接受枯燥的商业史知识,可谓深入浅出,用心良苦。
商法著作等身
王孝通长期教授、研究中国商法,著作等身。计有主编《票据法》(1931年)、《中国公司法论》(1932年、1936年)、《保险法》(1932年)、《商法总则参考》(1932年)、《商事法序论》(1932年)、《中国保险法论》(1933年、1936年)、《海商法》(1933年、1936年)、《商法泛论》(1933年)、《中国商事法概论》》(1933年)、《公司法要义》(1934年)、《公司法》(1934年)、《票据法要义》(1934年)、《商事法要论》(1934年)、《现行公司法释义》(1935年)、《最新保险法概要》(1935年)、《现行票据法释义》(1935年)、《商事法概要》(1937年)、《票据法精义》(1939年)、《中国新公司法论》(与虞舜合作,1948)、《中国新诉讼法论》(与虞舜合作,1948)等。
这些研究不仅奠定了我国近代商法的基础,也对当时我国经济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他贫病交加,能取得如此多的研究成果,其顽强刻苦的治学精神,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