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飞云江畔敲梆声

    ■清流

    某个阳光明媚的悠闲周末,我和爱人在飞云江畔的东外滩青春公园漫步。公园里的游步道宽敞平坦,一直向东延伸至罗阳大道,北侧是繁华热闹的青春都市,南侧是浊浪滚滚的飞云江水,红底白线的漂亮跑道、郁郁葱葱的绿色植株、造型别致的景观雕塑交叉错落,倚栏凭望,看着浩渺的飞云江水从面前悠悠流过,顿时有种“北岸近可睎,东顾何茫茫”的苍茫感觉。正当我们一边欣赏飞云江景色一边沿着堤坝悠闲散步的时候,从远处隐约传来一记“笃笃”的敲梆声,敲醒了我的儿时记忆。

    上世纪80年代,飞云江沿岸还很寂寥荒凉,并没有像现在瑞安外滩这样矗立着一幢幢精致建筑,一眼望去尽是一片片白茫茫的荒凉滩涂。飞云江潮水退去后,我依稀记得当时有渔民踩着一种很小的扁长形木舟去捉滩涂鱼,还有些顽皮的孩童光着小脚丫在附近滩涂上捕捉小蟹。那时的海鲜又多又便宜,只需简单烹饪,端上来就是一盘大餐,鲜美得能让人把舌头都吞下去。虽然各色海鲜令人垂涎欲滴,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叫做“敲梆”的本地点心。

    “敲梆”,是一种以前瑞城常见的流动点心摊。摊主用一辆简陋的三轮车装载着全部家当,煮点心用的锅碗瓢盆调料以及热水瓶全堆在上面。我直到现在还没真正弄明白,它们是如何做到在一辆狭小的三轮车上和谐共处的。看来为普通百姓发明这种生计的祖师爷,有着一颗怜悯众生的七巧玲珑心。“敲梆”并不需要叫卖,独自一人晚上推着车子就能行走于飞云江畔,偶尔用坚实的木棒敲击绑在车头的空心竹管,一路发出“笃笃笃”的敲梆声,小扣大鸣,响彻四周。“敲梆”上卖的点心种类不多,通常只有年糕、馄饨或年糕与馄饨混煮,后一种,瑞安本地人称其为“馄饨淘丝”。

    以前住在外婆家时,我特别喜欢吃“敲梆”。每当敲梆声响起,不管多晚,我都会飞快地从床上起来,叫嚷着让外婆给我买“馄饨淘丝”。夜色中的敲梆声很是飘忽不定,有时听着是东边,有时听着在西处,急得我一会儿跑到前屋窗口听,一会跑到后屋的窗户瞧,最后爬到书桌上把脑袋探出窗户喊道:“敲梆唉,敲梆唉!”“敲梆”人听到生意上门的呼喊声,就会用力地敲击两下作为回应,然后就停好三轮车开始动工。

    “敲梆”的三轮车上常年装着一口冒着水蒸汽的小锅,锅底下是始终保着小火的煤球炉。听说早年间锅底是烧柴火的,车上还得有个地方堆放劈好的木柴。三轮车右侧是一个有好多小抽屉的木柜子,年糕、馄饨、葱花榨菜末、碗筷等都分门别类地放在每个抽屉里。“敲梆”人动作超级快。当我匆匆穿好衣服跑下楼,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淘丝”就已经煮好了。我曾经非常着迷地待在边上观察,“敲梆”人是如何快速煮出一碗又一碗的点心。只见他随手打开煤球炉门,炉上小锅里的水很快就开始沸腾,装着馄饨和年糕的小抽屉早已被拿在手上,食材如同入水的鸭子般“扑通扑通”被划入锅内。“敲梆”的人潇洒地盖上锅盖,放好碗筷,撒上葱花榨菜,然后就按着盖子开始在心里默数,大约几十秒后就直接掀开锅盖,毫不犹豫地盛入碗中。一碗香气浓郁、汤汁透明的“敲梆”就新鲜出炉啦!一整套操作非常娴熟,如同行云流水,如今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让人不由想起课本里的卖油翁和解牛的庖丁。

    外婆家里常年备着面条、粉干等各种点心,三角木架上放得满满登登,但我还是依然喜欢在大街小巷里流动叫卖的“敲梆”。也许是喜欢那种双手捧着大瓷碗的暖和感觉,又或许被“敲梆”热气蒸腾的人间烟火气所吸引。但这种用木棒敲击竹管的敲梆声已好久不曾听闻,那些美好的儿时记忆也如同飞云江的潮水一般,在时光长河里时涨时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云江潮
   第00004版:最新闻
飞云江问源
飞云江畔敲梆声
云江琐记
沧浪之上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3 飞云江畔敲梆声 2022-7-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