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词频上热搜——“雪糕刺客”,指某些隐藏在冰柜里的雪糕,其貌不扬,但你随手拿去结账时,会被它们的价格“刺伤”。可以说平平无奇的外表,却有令人心梗的价格。
其实,雪糕的价格高低不是问题的根本。人们之所以被“刺”到,是因为“出乎意料”,因为没有明码标价。7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开始实施。明文规定:“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
有了这个规定,“雪糕刺客”或许就能“束手就擒”。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段子本身。这个段子之所以引起全网热议,是因为和很多人有关。夏天到了,谁没有在路边买根雪糕解暑的时刻呢?这些年类似的段子不少。老百姓吐槽外卖被偷吃、“加料”,吐槽着吐槽着,有了《浙江省电子商务条例》,规定所有外卖在送出时,都要加上封条;很多人反映碰到高空抛物追责难,慢慢地慢慢地,城市里的智慧安防小区越来越多。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变得很快,一些法规、条例、政策出台却相对较慢。这很正常。毕竟,每一项法规、条例、政策出台的背后都需要调研、征集意见等一系列流程。但,可以“慢”,不能“忽视”“无视”。当某类社会现象以段子,或者类似形式引起全网热议的时候,相关职能部门就要注意了。这些其实是民意的一种反映。
职能部门要保有一种敏感性,能够从“段子”里听懂老百姓真正的诉求,并去解决问题,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