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城“名医名护名院长”系列报道⑨
姜俊:医者仁心,重建患者心灵家园

    ■记者 陈成成

    一谈起精神科,很多人避而远之。瑞安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三病区主任姜俊却几十年如一日,从事精神科临床、心理治疗、重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及社区精神卫生防治等实践工作,只为给精神病患者撑起爱的树荫,温暖生命守护健康。

    在接受采访时,姜俊呼吁,社会应给予精神病患者及其家人更多关爱。“很多患者不仅仅是大家平时看到的‘疯子’,还有很多有才能的人,如果给他们机会,他们也可以做得很好。”

    发挥所长 做患者心灵的“修理匠”

    2002年,大学毕业后的姜俊成为瑞安市第五人民医院一名精神科医生。

    “当时大众对于精神科的认知还很少,不少人认为精神病人就是‘疯子’”。姜俊回忆。但作为专科医生,他深知医疗卫生工作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特别是精神病人的救治不仅直接关系着家庭、家族的安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精神医疗服务能力、政府管理水平。

    “姜医生,感谢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有你”;“孩子高考分数出来了,考得很不错,这里也有你的功劳”……新学期伊始,不少学生家长都给姜俊发来了感谢短信,感谢他对孩子的开导,不仅让孩子走出情绪低谷,还考出了喜人的成绩。每到这个时候,都是姜俊最开心的时刻,“发挥自己所学就能帮助这些孩子走出人生的低谷,所有的努力与辛苦都是值得的”。

    精神科患者就诊时有诉苦的、有压抑的、有动怒的、有暴躁的,姜俊秉持“一切为患者服务的理念”,认真倾听每一位患者倾诉,耐心解释病情,详细告知药物使用和病情注意事项,其耐心细致的服务在病人及家属中有口皆碑。业余时间,他孜孜不倦、勤奋好学,不断用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武装自己。在更新业务知识的同时,他还不忘组织科室团队加强业务学习,整领团队一起进步。

    “都说精神科医生就是靠‘嘴皮子吃饭’,其实精神疾病可不是说说话就能治好的。”面对外界的好奇,姜俊已经习以为常。“如果说外科医生是躯体的‘修理匠’,那精神科医护人员就是心灵的‘修理匠’。”

    为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多年来,姜俊还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基层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机关职工、社区居民、学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入驻瑞安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公益活动;积极配合市残联、市戒毒所、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开展精神鉴定工作。

    “现在,无论是病房环境、医疗设备,还是治疗水平以及精神疾病从业者人数,和之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从业20年,姜俊深切体会到了近年来大众对于精神卫生的认知与包容度都在提升,这是非常可喜的局面。

    彰显担当 两度进驻隔离点

    姜俊是一名专业的精神卫生科医生,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他义无反顾。2003年抗击非典,刚刚入职的姜俊主动请缨,进驻全市唯一的隔离点长达2个月,直至解除非典疫情警报。2003年,姜俊被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他再次主动申请进入上望、仙降两个隔离点对隔离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疏导及其他医疗服务,稳定安抚隔离点各类人员心理和情绪,实现“隔离不隔心”。

    问及多次入驻隔离区有没有顾虑时,姜俊坦言,他既是医者,又是党员,危急时刻能运用专业技术助力疫情防控,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在接受采访时,姜俊表示,精神病与其他疾病不一样,目前无法借助治疗仪器发现病灶,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关爱弱者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希望未来,精神疾病患者能有更多被包容、被尊重的时刻。

    姜俊,瑞安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三病区主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委员、浙江精神卫生专科老年重症医学委员。从业20年,先后获得过市级“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医务人员”“禁毒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最新闻
上望雨花斋多年如一日坚持公益
姜俊:医者仁心,重建患者心灵家园
张茜:伤口造口专科护理温暖人心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2 姜俊:医者仁心,重建患者心灵家园 2022-9-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