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陈依涵 记者 黄君君)健身房承诺,通过一年的训练保证学员长高12厘米。然而事与愿违,学员能要求退费吗?近日,市法院审结了这起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依法判决被告健身房全额退还培训费用。
瑞安某健身房为吸引学员,对外宣称通过他们的专业训练,可以帮助学员长高。2020年11月,12岁的小周在法定代理人的陪同下,与该健身房签订了一份《私人教练课程合约书》,约定培训3个月,培训费10700元,保证小周增高3厘米。
合同签订后,小周开始上课,当天在健身房处测得身高为154厘米。然而3个月后,小周没有达到预期身高。健身房告知小周的法定代理人,若在原合同的基础上升级课程,保证一年内让小周增高12厘米,若一年之内无法增高12厘米,则全额退款。
2021年2月,小周在法定代理人的陪同下,与健身房另行签订了一份《私人教练课程合约书》,约定: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小周在健身房处进行一对一专业训练,补余金额27300元,若小周的身高未能增高至166厘米,健身房将全额退款。几日后,小周再次接受训练,并在健身房测得身高为156厘米。之后,小周一直按健身房要求进行训练。
今年1月,小周在健身房处量得身高为163.7厘米。2月份,小周到瑞安市某医院体检,显示身高为163厘米。
小周的法定代理人认为:一年的训练时间已到,但健身房未按照承诺让小周增高12厘米,应退还全部课程费用38000元。但健身房认为,小周2月份在医院测得的身高不准确,根据1月份测得的身高仍有几率达到目标身高,不应退还全部课程费用。
双方争执不下,4月份,小周及其法定代理人将健身房诉至市法院,要求履行合同约定,退还38000元课程费用。
5月份,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一同前往医院,测得小周身高为164.6厘米。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医院的测量结果可推断出合同届满时原告身高未达被告承诺的166厘米。被告多次否认医院测量结果,却没有建立一个统一数据库,造成原告在合同期限届满后身高不明的责任在于被告。
双方签订的第二份《私人教练课程合约书》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属于法律规定的合同变更,合法有效,双方应当依据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现原告依据合同约定完成被告的训练计划,但身高未达到被告所承诺的数值,被告应当按照其承诺,退还原告全额培训费用。